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0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印太交汇区的北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环境极其复杂,使得南海海域的赤潮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近20年来,南海赤潮现象呈攀升态势,对水产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为了系统了解南海海域浮游植物,尤其是赤潮物种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及年际变化,本文对近30年间(1987—2018)南海海域涉及浮游植物调研的44个航次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共记录到500种浮游植物、65个鉴定到属的未定种和1个未定类的三深碎裂藻。其中,硅藻(289种和37个未定种)和甲藻(186种和21个未定种)占绝大多数,包括赤潮物种149种。其中大部分浮游植物尚未得到系统的分子鉴定。比较发现不同航次报道的物种数目相差较大,种类相似度不高,硅藻和甲藻的相对优势地位无明显演替现象。南海海域最常见的赤潮物种以硅藻为主,包括菱形海线藻、中肋骨条藻、洛氏角毛藻、尖刺拟菱形藻、柔弱拟菱形藻、球形棕囊藻、夜光藻和锥状斯氏藻。本文将为比较研究不同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解读宏基因组学及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神经肽作为一种古老的信号分子,在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神经肽得以发掘和揭示,其中海洋生物(棘皮动物)神经肽信号系统及其功能研究亦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棘皮动物神经肽相关研究进展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综述了主要神经肽结构、信号系统、功能及进化地位,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典型海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海洋生物资源衰退,海洋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从生境修复设施与技术、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典型海域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从生物行为控制、承载力提升、设施装备、融合发展和生态系统管理等角度展望了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未来海洋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颗粒有机碳(POC)在海洋生态系统乃至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准确获取至关重要。目前,元素分析仪测定POC是最准确和常用的分析方法,但取样忽略了水体溶解有机碳(DOC)可能带来的影响。针对空白样品如何获取才能有效去除DOC影响的问题,本文设计比较了5种取样方法对POC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滤膜对数据的影响。结果显示,1)5种样品取样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显著,不进行空白校正会对结果产生较大误差;2)文献和本文设计的空白样取样方法均出现了空白值大于样品值的异常情况;3)样品继续抽人工海水100 mL即可有效洗去滤膜上吸附的DOC;4)未过滤的滤膜450℃灼烧5 h后可以有效去除滤膜上吸附的碳,但是存放时间越久滤膜从空气中吸附碳的概率越大。本研究确定的人工海水法可以有效去除DOC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样品测定结果重复性、精密度高,可准确用于海水POC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5.
有害藻华的宏条形码分析:机会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楠生 《海洋科学》2020,44(7):116-134
宏条形码分析(metabarcoding analysis)是通过对野外样本的分子标记(即条形码)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利用测序结果分析野外样本物种组成、物种相对丰度,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这项在近20年里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子技术,得益于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测序通量的提升和测序成本的降低,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开发。基于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分析方法,特别是最近的扩增子序列变异(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方法的开发,极大促进了宏条形码分析的应用。在世界及我国的海洋生态领域,宏条形码分析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分析方法的日趋成熟,可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分子标记不断增加,以及参考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宏条形码分析将释放出广阔的应用潜力。可以预期,宏条形码分析将在系统分析我国近岸海域有害藻华物种(及其他浮游生物物种)的组成和相对丰度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发现新物种,辨别隐存种,跟踪物种的生物地理学,进而帮助解析有害藻华暴发机理。  相似文献   
66.
Season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dimethylsulfoxide(DMSOd,DMSOp)were measured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during March–April 2011 and October–November 2011.The concentrations of DMSOd and DMSOp in the surface water were 20.6(5.13–73.8)and 8.90(3.75–29.6)nmol/L in spring,and 13.4(4.17–42.7)and 8.18(3.44–22.6)nmol/L in autumn,respectively.Both DMSOd and DMSOp concentrations revealed similar seasonal changes with higher values occurring in spring,mainly because of the higher phytoplankton biomass observed in spring.Moreover,the ratios of DMSOp/chlorophyll a also exhibited an apparent seasonal change with higher values in autumn(35.7 mmol/g)and lower values in spring(23.4 mmol/g),thereby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DMSO producer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between spring and autumn.In addition,DMSOd and DMSOp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revealed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s with the maxima appearing in the afternoon.  相似文献   
67.
粘土表面改性方法是提高改性粘土絮凝有害藻华效率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超声改性法对粘土去除藻华生物效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粘土颗粒在改性前后的粒度分布、扫描电镜图像以及表面电位等理化特征变化,进而初步探讨了超声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超声改性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本研究中所试验五种粘土去除藻华生物能力。超声改性导致粘土颗粒粒径进一步减小,且超声时间越长,颗粒粒径越小;超声处理后的粘土粒度分布集中、颗粒均匀,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增效效果。同时发现,超声改性后粘土颗粒的表面电位负电性变弱,降低了粘土颗粒与表面负电性藻细胞之间的静电斥力,从而提高了粘土对藻华生物藻细胞的絮凝去除能力。本研究探索了提高粘土去除藻华生物效率的新方法,为进一步增强改性粘土去除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8.
于2017年4月至6月,沿南黄海35°N断面出现了罕见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等有害藻华共发现象。本研究通过现场定时定速拖网等方法,对黄海35°N断面不同站位的大型漂浮藻类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对赤潮区浮游植物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沿35°N断面的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4月下旬漂浮绿藻和马尾藻开始零星出现,5月下旬生物量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随后在6月下旬降低。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120°30''—122°30''E为两者共同分布海域,向西以漂浮绿藻为主,向东则以马尾藻为主。分别于5月下旬和6月下旬在黄海35°N断面发现了1次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和1次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基于现场获取的水文数据,本文对南黄海海域的环境条件及其对有害藻华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沿35°N断面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现象表明黄海海域正面临严峻的海洋生态问题,通过对该海域赤潮、金潮和绿潮的长期观测,可望揭示这些藻华灾害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针对性地开展有害藻华预报、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甲基汞(MeHg)对鱼类多种生命过程存在极强的毒性作用,但有关其对海水鱼类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实验毒理学方法研究了MeHg(暴露浓度0.0, 0.1, 1.0, 10.0, 20.0μg/L;暴露时间30天)在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组织(鳃、肝脏和脾脏)中的蓄积特征及其对幼鱼的四种免疫功能生物指示物(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免疫球蛋白MIgM)和生长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幼鱼体内MeHg蓄积量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各组织对MeHg的蓄积能力总体上呈现肝脏鳃脾脏的趋势;四种免疫功能生物指示物(活性或含量)对不同MeHg浓度暴露的响应方式各异,且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 MeHg达到一定暴露浓度后显著抑制幼鱼的生长。总体而言,MeHg在褐牙鲆幼鱼体内蓄积,对其产生免疫毒性,并抑制幼鱼的生长。此外,ACP、AKP和LZM等免疫性指标能较好的反映对MeHg暴露的浓度依赖关系和组织特异性,可作为海水环境中MeHg污染风险评估和生物毒性分析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7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区域2014年冬季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结果表明:100m以浅,玉米黄素(Zeax)是水柱中浓度最高的光合色素,浓度为22.64—84.31ng/L,叶绿素a(chl a)浓度在水柱中均值为(37±34) ng/L,在贫营养海区的数值范围内,水柱积分高值分布区与海山走向一致,二乙烯基叶绿素a(Dvchl a)和19''-丁酰氧岩藻黄素(19''BF)也是调查海区较高浓度的色素,在水柱中均值分别为(27±22)和(31±30) ng/L。其他色素新黄素(Neox)、叶黄素(Lute)、叶绿素b(chl b)、青绿素(Pras)平均水柱含量极低(<1.00ng/L)。通过CHEMTAX程序因子分析估算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以原绿球藻为优势藻,贡献率与环境因子不具有相关性,其次主要为蓝细菌和金藻,蓝细菌贡献率高值区分布在海山东南和东北侧0和30m水层,金藻贡献率高值区分布在75和100m水层,两者贡献率均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