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8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7 毫秒
81.
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麻痹性贝毒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3~5月,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从东到西覆盖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的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120个样品。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检测结果表明,其3、4和5月采集的样品均检测出毒性值,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的PSP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PSP的检出率和含量值均较低。在120个检测的样品中,只有13个样品检测出PSP毒性数据,检出率为10.8%;检出PSP范围为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152~198 MU。其中北津港(东平)的托氏毛蚶和神泉港(神泉)的近江牡蛎样品,在1 h内小白鼠的致死率都非常高,但毒性并不强。所有检测出的PSP毒性数据值均大大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警戒标准: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80μg STXeq(对KM系小白鼠而言,相当于每100 g贝类软组织含约423 MU)。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海水水温偏低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2)感染PSP毒性的生物品种不多。在已检测的35个贝类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检测出PSP毒性数据,占被检测总品种数的22.8%。牡蛎的PSP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其它常见品种如文蛤和翡翠贻贝的PSP检出率均较低,华贵栉孔扇贝未检出PSP。(3)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检测出PSP毒性数据的样品的地理分布来看,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几乎包括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其中北津港6个样品中,有2个检测出PSP毒性数据,PSP最高值也出现在北津港(东平)。广东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除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及海陵湾4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外,其它8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均检测出PSP,占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总数的66.7%。在以前未检出的多处海水养殖区也能检出PSP。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对ELISA技术原理及在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及海洋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ELSIA技术基础是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样品与酶标记物和抗体在板孔中反应,洗去未结合的酶标记物,加入发色剂进行孵育,结合的酶标记物使发色剂颜色发生变化,最后加入终止液,在合适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为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利用已建立的ELISA技术对大黄鱼肝脏中副溶血性弧菌含量进行测定,检出率为70%。嗜水气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分析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于分泌抗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ELSIA分析可为快速、准确诊断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提供可靠方法。20世纪90年代末,已有学者利用ELISA技术测定了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毒力,30 min内即可从未经提纯的毒液中检测出抗原,比较Dot-ELISA和SPA-CoA测定效果,发现灵敏度比SPA-CoA提高了10倍。对于虾类病毒性病原,ELISA测定主要涉及杆状病毒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其中对中国对虾杆状病毒检测灵敏度可达到60 ng,对同一个池白斑综合症发病率检测,检出率可达61.8%。利用ELSIA技术测定海洋生物毒素要求快速、方便、准确,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研制出检测DSP主要毒素软海绵酸(OA)的ELISA方法,美国和德国使用抗石房蛤毒素(saxtoxins,STX)和抗neo-STX多克隆抗体建立ELISA法测定PSP,可同时检测STX和neo-STX,灵敏度为40μg/(100 g)。虽然利用ELISA技术测定海洋生物毒素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发生抗体交叉反应、系列标准毒素缺乏等因素仍然限制该方法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83.
凯伦藻属种类广布于世界沿海海域甚至大洋,属广域分布种。该属下多个种类曾在全球近岸海域暴发有毒有害赤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不乏由多种凯伦藻同时混合形成赤潮的现象存在。在2016年香港海域的一次凯伦藻赤潮中,本团队从赤潮海水中分离出了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长沟凯伦藻(K.longicanalis)、鞍形凯伦藻(K.selliformis)和蝶形凯伦藻(K.papilionacea)4种凯伦藻。本研究以此4种凯伦藻进行单种藻及多种藻混合样品的培养和溶血活性研究,以探究复合型凯伦藻的种间作用及溶血活性。结果表明,4种凯伦藻间存在种间相互作用,长沟凯伦藻会促进蝶形凯伦藻的生长,鞍形凯伦藻和米氏凯伦藻会抑制长沟凯伦藻生长。4种凯伦藻对兔血红细胞均有明显溶血活性,长沟凯伦藻溶血活性最强为46.36%±1.02%。每种凯伦藻与其他凯伦藻混合培养3天后,对兔血的溶血活性会明显增加,其中含4种凯伦藻的混合组溶血活性最高,为57.05%±1.13%。  相似文献   
84.
在3组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菌液中分别加入3种浓度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第12天各实验组再次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或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比较各组水体中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其宿主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可使宿主下降至一定浓度并与之保持动态平衡关系,实验组1、2、3中副溶血弧菌浓度从2.43×106 mL-1分别下降至6.2×104、9.2×104、7.46×105 mL-1,并以此浓度范围维持下去。高浓度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与其宿主之间平衡关系的稳定性较好,再次加入副溶血弧菌,高、中浓度组分别在1 d和4 d后副溶血弧菌下降至平衡时的数量级浓度,并持续下去。低浓度组副溶血弧菌组有所上升,并持续下去。再次加入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副溶血弧菌浓度影响较小(P>0.05)。  相似文献   
85.
Pectenotoxins (PTXs) are a group of marine algal toxins. In this study, the accumulation and depuration of pectenotoxins in brown crab Cancer pagurus were investigated. Crabs were fed with toxic blue mussels Mytilus edulis for 21 days and then depurated for 42 days. Toxins were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from the digestive glands of contaminated crabs, uncontaminated crabs (control group) and from blue mussels for comparison. Extracts were analyz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TX-2, PTX-2 SA, 7-epi-PTX-2 SA, and PTX-12 were analyzed in two batches of toxic blue mussels and the crabs. A one-compartment model 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depuration of PTXs. The half-life of PTXs was estimated to be 6–7.5 days. After depuration for 42 days, the amount of PTXs measured in the crab digestive glands was less than 1 μg/kg. Supported by Norwegian Education Funding “Quata”(2005)  相似文献   
8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革兰氏阴性菌, 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 能够引起肠胃炎、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 是人类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宿主体内被认为是一种低铁环境, 能够激发致细菌的毒力。副溶血弧菌能够分泌弧菌素或利用外源铁载体来获取铁。在低铁条件下, 编码双组份调控系统的基因簇VPA0148-VPA0149转录上调, 使含铁肠杆菌素受体PeuA转录出有活性的蛋白。VPA0148编码产物为一个响应调节因子, 具有一个磷酸基团接收结构域和一个DNA结合结构域。本研究发现, VPA0148的缺失增强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斑马鱼的致死能力, 同时能够促进菌株在低铁环境中的生长, 并增强菌株的群集运动。研究结果表明含铁肠杆菌素受体调节蛋白VPA0148对副溶血弧菌致病力具有调控作用, 增进了对铁调节副溶血弧菌毒力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浓度的铜和镁离子对卵圆卡盾藻(Chattonella ovata)光合色素含量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溶血活性与光合色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铜和镁离子浓度分别为7.84μg/dm~3和18.79 g/dm~3时,卵圆卡盾藻达到最佳生长状态。不同浓度的铜离子(3.92、5.88、7.84、9.80μg/dm~3)处理下,高浓度组(9.80μg/dm~3)抑制了卵圆卡盾藻岩藻黄质和硅甲藻黄素的积累。随着镁离子浓度(7.52、11.27、15.03、18.79 g/dm~3)的增加,叶绿素c2和硅甲藻黄素的平均含量增加,而紫黄质、岩藻黄质平均含量变化不显著(p 0.05)。卵圆卡盾藻的溶血活性均随金属离子浓度升高而增强,与叶绿素c2的变化趋势一致。对溶血活性与光合色素进行因子分析,提示溶血毒素与叶绿素c2密切相关,这种毒素可能是叶绿素c2或其类似物。  相似文献   
88.
采用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对一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的毒性及其毒素(AFT)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对卤虫、轮虫、糠虾均有毒性效应,其96hLC50分别为:90cells/ml,1500cells/ml,5000cells/ml。相关亚历山大藻(AC-1)各组分:藻液、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卤虫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表明AFT毒素可能来源于细胞内,能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对该藻过滤液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去蛋白组分毒性、分子量范围、极性、多糖组分鉴定,表明AFT毒素为极性较强的多糖类物质,对热和酸碱稳定.其分子量范围为5-50kDa。  相似文献   
89.
从患病养殖大黄鱼分离到3株病原菌H040823-1、H050704-1、H050815-1,经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均属于弧菌属的种类,API20E快速鉴定菌株H040823-1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菌株H050815-1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菌株H050704-1不在API20E鉴定谱内。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了3株病原菌的16S rRNA和HSP60(heat shock protein,HSP60)基因部分序列。16S 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与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亲缘关系较近,相互之间同源性均大于96.9%,差异不明显。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H040823-1、H050704-1、H050815-1的HSP60基因序列分别与V.parahaemolyticus(AF230951)、V.harveyi(EU036994)、V.alginolyticus(DQ664545)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6.7%、99.8%和98.0%,而与其他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1.9%,3株病原菌相互之间同源性低于92.3%,差异显著。HSP60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H040823-1、H050704-1、H050815-1分别与V.parahaemolyticus、V.harveyi、V.alginolyticus聚类。综合以上结果,菌株H040823-1、H050704-1、H050815-1可分别鉴定为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结果表明,HSP60基因比16S rRNA基因更适合用于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种间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90.
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采自舟山渔场及其相邻赤潮高发区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7.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5月份采集的六横的西格织纹螺、岱山的毛蚶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测定,结果显示,六横的西格织纹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178Mu/g,毒力值为0.0356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GTX2、GTX3、STX、dcSTX、C2组成:岱山的毛蚶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3.494Mu/g,毒力值为0.6987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由STX、NEO、C1、C2组成。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2.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2006年10月份在南麂列岛采集的棒锥螺的组织提取液进行麻痹性贝毒素的测定,结果显示棒锥螺体内麻痹性贝毒素含量为0.705Mu/g,毒力值为0.1409μg STXeq/g,其毒素成分有GTX1、GTX2、GTX3、NEO、C1、C2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