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综述了紫菜属种间以及种内的生活史多样性和繁殖方式多样性,以及减数分裂发生位置和性别形成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和完善对紫菜属生活史和繁殖方式的认识,并推动近年来受本领域关注的对生活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紫菜的减数分裂是紫菜育种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文中综述了紫菜减数分裂的研究现状,对前人在减数分裂的细胞形态学观察、色素突变体和性别决定的遗传分析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减数分裂这一遗传现象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紫菜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在壳孢子形成至壳孢子萌发的第一次细胞分裂时期。根据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及初步研究,认为紫菜减数分裂的争论问题,还未得到满意的解决,因此仍有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圆紫菜的绿色突变体(LT)和红色突变体(HT)进行杂交实验,证实了圆紫菜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并观察了圆紫菜的早期发育和形态建成过程。杂交F1叶状体中,出现了2种亲本色和2种重组色,它们分别为绿色(G,母本色)、红色(R,父本色)、野生色(W)和黄褐色(Y)。4种颜色在F1叶状体中形成了大量由2—4个色块组成的颜色嵌合体,色块出现了分离并呈线性排列。F1叶状体中嵌合体所占比例为82.9%,其中两嵌合最多,三嵌合次之,四嵌合最少。4种颜色在嵌合体的分离比为1G:0.97R:0.88W:0.69Y。上述结果证实圆紫菜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壳孢子萌发初期。减数分裂产生的四分子呈线形排列,随后继续发育成叶状体,叶状体发育至7—9个细胞时进行第一次纵向分裂,叶状体形态变宽。随后,圆紫菜梢部开始大量形成和放散单孢子,最终导致圆紫菜的形状为圆形或肾脏形。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在条斑紫菜响应温度和失水胁迫时发挥的作用,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条斑紫菜SOD基因家族的进化树、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条斑紫菜中共鉴定出12个SOD基因(PySOD),包括8种Cu/Zn-SOD、3种Mn-SOD和1种Fe-SOD,不均等地分布在3条染色体上,且各含0~2个内含子;SOD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不同数目的胁迫响应、生长发育和激素响应元件;Mn-SOD和Fe-SOD二级结构中α螺旋所占比重大,Cu/Zn-SOD中β折叠所占比重大。基于条斑紫菜受到温度和失水胁迫的转录组数据和qPCR结果,PySOD不同胁迫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尤其在失水胁迫时Cu/Zn-SOD表达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这种PySOD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为了解植物中SOD基因的进化关系提供信息,并且条斑紫菜受温度和失水胁迫时SOD基因的表达分析为改良条斑紫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十足目动物染色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染色体研究的常规技术(包括G带技术、银染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锯缘青蟹染色体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染色体核型、银染特征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等.发现锯缘青蟹染色体数目为2n=98,n=49;染色体核型为2N=40M 22SM 36T.NF=168;结果表明银染技术能揭示中期染色体的遗传特征等内容.本文还对经改进的染色体研究技术在锯缘青蟹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积累紫菜的新种质,本文对一种印度产紫菜—Pyropia radi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紫菜的叶状体多为披针形,基部为楔形、呈褐绿色,梢部呈红紫褐色;藻体由单层细胞构成,极少含两层细胞;一个营养细胞中含1—2个星状色素体,多数只含一个;藻体的中部边缘具有稀疏的锯齿状突起,基部的齿状突起较密,一般的突起含有一至十多个细胞;成熟前的藻体厚度:基部为(51.54.23)μm,梢部为(29.42.31)μm,平均厚度41.2μm,成熟后的藻体逐渐加厚;成熟前的藻体长度5—10cm、宽度0.5—1cm,成熟后,藻体长度可达(458.7)cm、宽度为(51.21)cm;藻体的表观性别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雌雄同体的个体其雌雄生殖细胞分别呈块状直线型分布于藻体;果孢子囊具有16或32个果孢子,分裂式为♀A2B2C4或♀A4B2C4,成熟的精子囊器具有64个精子囊,分裂式为♂A4B4C4;叶状体营养细胞和精子囊的核型为单倍,染色体数目为5个(n=5),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和膨大细胞的核型为双倍,染色体数目为10个(2n=10)。检测该紫菜的5.8S rDNA-ITS区序列发现,其5.8S保守区的160个碱基序列与坛紫菜相似度为100%。该紫菜的形态与结构、染色体数目、性别以及5.8S rDNA的保守序列等结果与坛紫菜极为相似,暗示它与坛紫菜的亲缘关系很近,但它们是否为同一个紫菜物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积累紫菜的新种质,本文对一种印度产紫菜—Pyropia radi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紫菜的叶状体多为披针形,基部为楔形、呈褐绿色,梢部呈红紫褐色;藻体由单层细胞构成,极少含两层细胞;一个营养细胞中含1—2个星状色素体,多数只含一个;藻体的中部边缘具有稀疏的锯齿状突起,基部的齿状突起较密,一般的突起含有一至十多个细胞;成熟前的藻体厚度:基部为(51.5±4.23)μm,梢部为(29.4±2.31)μm,平均厚度41.2μm,成熟后的藻体逐渐加厚;成熟前的藻体长度5—10cm、宽度0.5—1cm,成熟后,藻体长度可达(45±8.7)cm、宽度为(5±1.21)cm;藻体的表观性别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雌雄同体的个体其雌雄生殖细胞分别呈块状直线型分布于藻体;果孢子囊具有16或32个果孢子,分裂式为♀A2B2C4或♀A4B2C4,成熟的精子囊器具有64个精子囊,分裂式为♂A4B4C4;叶状体营养细胞和精子囊的核型为单倍,染色体数目为5个(n=5),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和膨大细胞的核型为双倍,染色体数目为10个(2n=10)。检测该紫菜的5.8S rDNA-ITS区序列发现,其5.8S保守区的160个碱基序列与坛紫菜相似度为100%。该紫菜的形态结构、染色体数目、性别以及5.8S rDNA的保守序列等结果与坛紫菜极为相似,暗示它与坛紫菜的亲缘关系很近,但它们是否为同一个紫菜物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聚合形态、聚合体数目以及同源染色体间交叉数目进行了观察与统计。结果表明:在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中,聚合体数目变化8~11个不等,以10个二价体为主要存在形式,占82.06%;聚合体形态变化较大,主要有“X”,“V”,“Y”,“∝”,“O”,“8”,棒型及双交叉,其中以“X”型为主要交叉形式,占50.0%;交叉点数目在10~14之间变动,平均为11.2。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重要经济红藻法紫菜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修订了法紫菜属中文名称,回顾了紫菜生活史研究的历程,基本概括了法紫菜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报道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紫菜属和法紫菜属共有138个物种,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海域,其中我国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国家之一,其物种及变种数达到25个。法紫菜生活史的阐明对紫菜栽培产业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其中我国藻类学家曾呈奎和张德瑞在法紫菜生活史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壳孢子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壳孢子采苗和丝状体培养技术是发展紫菜栽培业的重要基础,丝状体生长发育及壳孢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是未来法紫菜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大致梳理了法紫菜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成果,但限于篇幅对栽培生产中相关技术的优化、完善与推广以及新品种培育等均未作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紫菜属藻胆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la patite)为吸附剂的柱层析法分离和纯化了中国产紫菜属(Porphyra)6种紫菜——条斑紫菜(P.yezoensis)、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 var.hemiphylla)、甘紫菜(P.tenera)、坛紫菜(P.haitanensis)和边紫菜(P.marginata)——中的藻胆蛋白。吸收光谱测定的结果显示,R-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和变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存在于所研究的6种紫菜中,而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只出现于甘紫菜、条斑紫菜、少精紫菜和华北半叶紫菜中,而R-藻蓝蛋白(R-phycocyanin)则只出现于坛紫菜和边紫菜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技术在紫菜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紫菜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在细胞生物学方面,介绍了紫菜原生质体制备、组织培养和细胞融合等技术,及其在新种质创建,工业苗种生产、单细胞活饵料开发和基因组操作等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而细胞分光光度技术(MSP)和流式细胞技术(FCM)的加盟使得对紫菜细胞DNA的了解达到量化,快速分选细胞并实现对其生理代谢动态 观测,在生物化学方法中,讨论了用同工酶电泳技术来评价紫菜群体遗传结构、鉴别种质和描述系统发育等研究,以及利用生化方法对糖类等其它化合物进行提纯与测定等工作,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总结了如何获得高纯度DNA,并将其应用于DNA分析研究,RFLP、RAPD和DNA-序列测定等分子标记技术所揭示的紫菜的多态性,以及利用DNA-指纹和消减DNA文库的技术来构建紫菜的质体基因图谱和cDNA文库,并进行紫菜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此外还介绍了紫菜基因转移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日本沼虾染色体及其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于1992年3月在上海青县采集日本沼虾,以改进的空气干燥法研究精巢细胞染色体及核型,特别较详细地研究了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染色体数n=53,2n=104,共分为A,B,C,D4个染色体组;核型组成是N=37M+4ST+11T;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时期,双线期的二价体存在弥散阶段,减数分裂的同步率高,大多处于双线期,且双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农药对坛紫菜叶状体核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甲胺磷、辛硫磷暴露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核酸(RNA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所有污染物对RNA、DNA含量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时间效应关系,同一污染物浓度越大就越早出现下降。同时出现随暴露剂量的增加,RNA、DN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或全部下降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β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坛紫菜色素体DNA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获得编码坛紫菜别藻蓝蛋白α亚基和β亚基的序列及两者之间的间隔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055 bp,其中编码α和β亚基的序列均为486 bp,间隔序列为83 bp.该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4种红藻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在75.6%~87.4%,与2种蓝藻的同源性分别为66.9%,68.5%,其中编码区同源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紫菜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紫菜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颇具研究价值。近年来,紫菜遗传学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从分子标记技术在紫菜遗传学中的应用以及紫菜基因组的研究两方面对紫菜的分子遗传学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RSAP标记技术在紫菜遗传多样性检测及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estriction sit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RSAP)是根据基因组内普遍存在的酶切位点来设计特殊的引物,通过简单的梯度PCR反应来产生多态性。本研究首次将RSAP标记技术成功应用于紫菜遗传多样性检测和种质鉴定。利用所建立的适合于紫菜RSAP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使用30对引物对15个紫菜系DNA进行了PCR扩增,经过3次重复验证,有12对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且稳定的条带。这12对引物共扩增出413条带,其中4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96%,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4条多态性条带,片段大小在50-500bp之间。利用这413条带进行聚类分析,产生了这15个紫菜系的进化树。15个紫菜系在0.69相似系数水平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坛紫菜;另一类包括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选2对引物R1/R6和R3/R4所扩增的10条稳定且重复性好的条带,构建了这15个紫菜系的RSAP-DNA指纹图谱。在该指纹图谱中,每个紫菜系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指纹模式,能够很容易地与其它紫菜系相区分。  相似文献   

17.
法螺(Chanoria tritonis)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法螺(Chanoria tritonis)是珊瑚敌害生物长棘海星的天敌,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过量捕杀,法螺数量急剧减少,开展法螺的人工繁育工作迫在眉睫。染色体研究是遗传育种工作的基础。目前,有关法螺的染色体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尚属空白。本实验以法螺面盘幼虫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及低渗溶液处理,热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来研究法螺的核型。结果表明,法螺染色体二倍体数2n=70,核型为2n=32m+18sm+20st,NF=120。部分分裂相中出现2条异形染色体,是否为性染色体还有待确认。染色体组中第2对和第1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上具有次缢痕。对我国已进行过染色体核型研究的腹足纲贝类进行统计表明,法螺是目前已知的染色体数目最多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