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啤酒废酵母开发营养型发酵饲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初升  林建云 《台湾海峡》1998,17(A12):79-83
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啤酒厂的废酵母作为发酵菌种,以谷物的糠麸为原料,经固体发酵,加工成一种营养型的饲料。该项技术工艺简单,技术含量高,适合于规模生产,既减轻环境污染负荷,又开发出一种新的饲料蛋白源。发酵饲料产品的粗蛋白含量20%以上,具啤酒酵母特有芳香气味,富含氨基酸、B族维生素,对动物的诱食性和促生长效果明显,可广泛地应用于鱼虾禽畜饲料,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海洋放线菌胞外多糖发酵工艺及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明显海洋特性的、产胞外免疫活性多糖的链霉菌2305菌株作为发酵菌种,对其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及其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水质、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通气量等因素对发酵菌种的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等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胞外多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及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58g/L,转化率达到6.90%。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底物糖残余量、pH值、产物多糖积累量等的动态变化,分析讨论了2305菌株胞外多糖发酵的动力学类型。  相似文献   

3.
一株海洋芽孢杆菌B09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水养殖环境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B09,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B0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鳗弧菌等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最佳发酵条件如下:KB培养基(蛋白胨20g,甘油10mL,K2HPO41.5g,MgSO4.7H2O1.5g,水1000mL),发酵温度32℃,发酵起始pH为7,发酵时间48h,250mL的三角瓶装量100mL,接种量1%。  相似文献   

4.
采用3株黑曲霉M-1、M-6和3.316对双低菜粕进行固态发酵,探讨不同菌种在不同发酵时间对双低菜粕中2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单宁和植酸的降解效果,同时研究环境因子及营养因子对发酵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选用的3株黑曲霉均能显著降解双低菜粕中的单宁和植酸(P<0.05),其中黑曲霉M-6在固态发酵1d时对双低菜粕中单宁和植酸的分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为优化发酵条件,研究了不同起始发酵温度、水分含量、pH以及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200%、pH=6、初始温度25℃同时加入葡萄糖、尿素、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发酵1d为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双低菜粕中植酸含量由2.81%下降至0.63%,单宁含量由1.32%下降至0.28%。此外,双低菜粕中粗蛋白含量由37.16%提高至43.48%,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由75.32%提高至79.15%。本研究为更有效的利用双低菜粕替代鱼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混合菌群发酵马尾藻作为海藻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尾藻原位分离发酵菌群,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鉴定菌种组成,获得发酵菌株4株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adecarboxylata),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leidyi)以及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macroides);控制4菌株接种比例进行马尾藻发酵,监测发酵过程中菌种生物量、褐藻酸含量及褐藻寡糖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尾藻经发酵36 h生成聚合度2-5的褐藻寡糖,并伴随菌种二次生长及pH下降等易于观察检测的参数变化;含褐藻寡糖的发酵原液稀释600倍后,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生长,与清水对照相比萌发率提高26%,根系长度增长37%。本研究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海藻肥料提供了可行案例,证实该方法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将来实现海藻发酵肥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从一种组成未知的商用复合菌中分离并筛选出优势发酵菌株,本实验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分别结合16S r DNA和18S r DNA序列的比对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另外,本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单菌种发酵试验以及多菌种混合发酵发酵试验,以游离氨基酸态氮为指标,以期筛选出发酵低值水产品制备菌肥的最佳菌株组合。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4株菌,分别为a热带假丝酵母、b罗伦隐球菌、c枯草芽孢杆菌、d蜡样芽胞杆菌。且菌种组合acd发酵后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较对照组上升最显著,为8.276g/L。故可确定最佳发酵菌株配方为acd(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纳豆菌发酵食品的最佳工艺,利用纳豆菌发酵大豆和海带,以发酵物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4 h、接种量1%、料水比(m/v)1︰4、配料比(大豆︰海带)2︰1时发酵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0.041%);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3%、料水比(m/V)1︰2,配料比(大豆︰海带)3︰1时发酵产物中纳豆激酶活性最高(可达1426.53IU/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自然海区打捞上岸的浒苔(Enteromor phaprolifera)为原料,以植物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发酵浒苔喂养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特定生长率为响应值,确定浒苔发酵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为响应因素,以青蛤特定生长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浒苔发酵工艺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料液比和发酵时间,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1.5)g·mL–1,发酵时间84h。通过测定发酵前后浒苔的常规营养成分,发现浒苔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浒苔(P<0.05);使用工艺优化后的浒苔发酵产物所喂养的青蛤与投喂小球藻的青蛤在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证明优化后的浒苔发酵工艺具有可靠性,其发酵产物具备成为青蛤养殖饲料的条件,为浒苔发酵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贝类配合饲料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极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从山东东营海岸湿地盐碱滩地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海洋菌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进行100 L发酵罐中试放大试验的研究。确定粘质沙雷氏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硫酸铵5 g/L,麸皮50 g/L,柠檬酸三钠1.0 g/L,K2HPO4.3H2O 0.3 g/L,FeSO4.7H2O 0.05 g/L,MgSO4.7H2O 0.5 g/L,pH 7.2~7.7。发酵最适温度为30℃。通过测定粘质沙雷氏菌在发酵罐中培养的生长曲线,确定发酵时间以28~30 h为宜,发酵结束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约为50×108个/mL。将所筛选到的粘质沙雷氏菌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非常显著,表明是一株高活性的生物防治拮抗菌。此研究结果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工业化生产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海洋菌种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海岸湿地盐碱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从虾壳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BR-3,研究发现其最佳发酵起始pH为6.50,最佳培养温度为35℃,在此培养温度下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为42h。采用乳杆菌发酵方法,进行了虾壳制备甲壳素的研究,比较了接种量、葡萄糖加入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葡萄糖浓度为4.5%、固液比为1︰3、发酵温度为(35±2)℃、发酵时间为3—4d时,平均灰分去除率达95.67%,甲壳素产品灰分含量均小于6%,最低可达1%,产品质量等于或优于传统的酸碱生产方法。发酵液可部分或全部回收,洗涤废水可作下一轮发酵用水,生产废水接近零排放。虾壳乳酸发酵法生产甲壳素是一种清洁生产方法。BR-3培养时间短,培养条件粗放,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产酸效率高,残糖少,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从北极王湾地区湖泊沉积物中分离出的菌株AFN2001,其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23 mm,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为了确定AFN2001菌株发酵获得最多的活性物质,对单因素确定的营养因素淀粉、黄豆浸出物、蔗糖和NaNO3及另外的MgSO4、K2HPO3和水质进行7因素3水平正交优化实验。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发现NaNO3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淀粉、K2HPO3、MgSO4、黄豆浸出物、蔗糖和水质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并找出产生活性物质的最佳组合。确定优化培养基(淀粉为10 g、蔗糖为10 g、黄豆浸出物为6 g、MgSO4为0.5 g和自来水为1 000 mL)和优化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8℃、起始pH值为6.0和装液量为50%)。利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发酵条件发酵的菌株AFN2001,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是基础培养基发酵液的1.6倍。  相似文献   

12.
海洋弧菌QJH-12发酵产琼胶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南海海域分离到了一株具有较高琼胶降解活性的弧菌Vibrio sp.QJH-12,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呈弯曲杆状,极生单根鞭毛,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O/129试验阳性。在琼胶平板上生长可软化琼胶,并在菌落周围产生凹陷。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培养基的最佳组成:琼胶2.0‰,柠檬酸三铵1.0‰,K2HPO41.0‰,NaCl1.0%。确定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装液量为250mL的三角瓶中装入125mL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培养基起始pH6.5,摇瓶转速150r/min,30℃发酵培养26h,发酵液的酶活力达到332U/mL。结果表明,该菌株从产酶活力和发酵特点等各方面具备工业化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弧菌Z010 产生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洋弧菌Z010 菌株为对象,研究了其产生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其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216E液体培养基中含0.5% (w /v)的胶体几丁质,0.5% (w /v)的蛋白胨,培养起始pH值为7.0, 25℃摇床200 r/m in 培养36h,几丁质酶产出最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并进行多糖结构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发酵产糖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蔗糖40,酵母膏3,NaCl 0.5,ZnCl20.3,K2HPO41;最佳发酵条件为每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接种量为3%(体积分数),初始pH值为6.0,28℃,160 r/min培养54 h。在此条件下,Rahnella sp. PJT09多糖产量可达18.51 g/L。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技术(HPGPC)测定了多糖的分子量,13C-NMR技术确定多糖的结构。研究表明,Rahnella sp. PJT09多糖为重均分子量320 kDa的-β2→6-D-果聚糖。  相似文献   

15.
芽孢杆菌菌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两种芽孢杆菌为主导菌,对养殖水体中各项水质因子进行控制和处理。结果表明,两种芽孢杆菌无论是与啤酒酵母菌混合发酵还是单独发酵后投加入养殖水体中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池,达到养殖水体良好水质水平,NH3-N,NO2--N,COD等污染物浓度分别大约降低了96.97%,87.78%,73.66%,显著改善了养殖水体水质,芽孢杆菌与啤酒酵母菌混合培养发酵液效果略好于芽孢杆菌单独发酵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海空重力测量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的开篇,首先简要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背景,然后详细论述了海空重力测量信息的应用价值及开展该项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应用需求,分析了海空重力测量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海空重力测量及应用技术体系的基本架构,明确了该项技术的研究内容、作业流程及各个技术环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沉积物来源链霉菌HA6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静  洪专 《台湾海峡》2011,30(4):589-593
HA6菌株是分离自红树林沉积物中具有强抗菌活性的链霉菌.为提高其抗菌活性物质的产量,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法对其包括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接种量、通气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其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芽提取物质量为2.00g、可溶性淀粉质量为3.00g、豆饼粉质量为2.00g、(NH4):SO。质量为1.00g、NaCl质量为3.00g、CaC03质量为0.50g、蒸馏水体积为100cm^3;最优发酵条件为:500em。摇瓶装液体积为150em。,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为28℃,初始pH为7.5,转速为200r/rain,培养时间为5d.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2.66±0.02)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A为对照组,投喂对虾配合饲料,不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B为拌服复合菌制剂组;C为后喷涂复合菌制剂组;D为复合菌酶颗粒制剂组(复合菌与复合酶等复配后低温制粒);E为固体发酵制剂组,即添加复合菌固体发酵培养物后制粒的配合饲料。实验在400L养殖槽中进行,每个处理组分别设3个重复,养殖周期为54d。养殖实验结束后,采用浸浴法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14d的攻毒实验。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不同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除拌服复合菌制剂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对虾生长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其中,固体发酵制剂组效果最显著,菌酶颗粒制剂处理组居次。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除拌服液体复合菌制剂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对虾成活率(P0.05),其中以固体发酵制剂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合理添加复合菌制剂、复合菌酶制剂及复合菌培养物能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对虾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增强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抗病力,其中以添加复合菌固体发酵培养物饲料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华盛顿州圣璜岛海域的8 种海绵样品的120 株共附生微生物中, 筛选出11 株细菌的粗提物能有效抑制硅藻附着。其中683 号菌株活性最高, 对5 种受试硅藻的平均抑制率达到9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扫描电镜观察, 以及16S rDNA 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 结合粗提物的产量和抗硅藻附着活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是: 发酵温度25℃, pH 7.5, NaCl 浓度19.45 g/L, 蛋白胨浓度5 g/L。  相似文献   

20.
一种产血纤维蛋白溶酶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进行了产生纤维蛋白溶酶菌株的筛选培养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该菌为一种短杆状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具有对血纤维蛋白的产酶依赖性。用此菌作为菌种进行发酵产酶的最适条件为:碳源,木糖1.5%,氮源,血纤维蛋白1.75%;发酵液初始PH7.4;接种量5%;发酵时间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