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旋  姚翠鸾  王志勇 《海洋科学》2009,33(12):133-137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其中鱼类的养殖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一些鱼类常需摄食体内脂肪含量较高的海洋浮游生物、鲜杂鱼等;另外,在养殖鱼类的配合饵料中,一定比例的脂肪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鱼类生长激素的异源表达、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促进鱼体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具有快速生长效应,可以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鱼类生长激素基因异源表达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获得大量廉价的鱼类生长激素产品成为可能,为鱼类养殖业新型饵料添加剂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和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异源表达两方面的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虾类及甲壳动物消化酶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近年来,在虾类捕获量不断降低,而人们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许多有经济价值的甲壳动物成了重要的养殖对象。如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美国龙虾、三疣梭子蟹等。目前这些养殖种类的培苗及养成技术已经基本解决。饵料问题的矛盾却显得很突出,如果饵料的研究得以突破,将会给养虾业开创一个完全崭新的局面。要解决虾类的饵料,首先要了解虾类饵料中究竟应包括那些营养物质,虾类能消化那些物质,消化能力的大小,即要知道虾类有那些消化酶,消化酶的活力及消化酶对饵料组成的适应能力。有了这些数据,才有可能配制一种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动物消化酶对食物组成的适应,很多学者己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如Ben Abdeljlil等对哺乳动物,川合真一郎等对鱼类的研究。但在甲壳动物方面,以往研究得较少。对虾具有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酶类,因此可在对虾饵料中加进含蛋白质和淀粉丰富的物质。如果饵料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增加,对虾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分泌量也随着增加,即谓有适应,饵料中的蛋白质和淀粉便可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相反,如果没有适应或适应程度低,在饵料中加进过多的蛋白质或淀粉将造成浪费。本文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蛋白酶和淀粉酶对饵料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适应及其适应程度和速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福表 《海洋科学》2002,26(7):12-14
在水产养殖中 ,采用网箱围养的方式已相当普遍。网箱养殖有它的特殊性 ,这就是网箱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 ,网箱中的水生动物 ,尤其是鱼类 ,养殖密度高 ,在投饵饲喂过程中 ,过剩饵料和鱼类的排泄物透过箱底 ,沉降到水底积聚 ,淤积层以每年几十厘米的速度增加 ,日积月累 ,有的地方已达1m多厚。这些富含营养的有机物的腐烂 ,使水质发混变臭 ,水体严重缺氧 ,透明度降低 ,并使藻类繁衍 ,微生物滋生 ,病害蔓延 ,这就是所谓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 ,它已成为网箱养殖的世界性难题。在国外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他们也是靠濒繁转场 ,隔年调换养殖水域…  相似文献   

6.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加儿 《海洋学报》1991,13(3):424-430
研究鱼类的代谢水平,不仅在鱼类呼吸生理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养殖学上也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为养殖生产及活鱼运输过程中进行水质调节,为确定合理的放养和装运密度,增氧流水,防止泛池,合理地利用饵料,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国内外学者作了很多工作,我国学者对几种淡水养殖鱼类作了较系统地测定,但对海产经济鱼类方面的研究报告,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7.
何海琪 《海洋科学》1988,12(3):72-72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对虾的生长过程主要是蛋白质在体内的累积过程,因而,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使对虾正常健康地生长。对虾饵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是目前对虾营养生理和人工配合饵料研究的重点,这主要是蛋白质不仅是饵料营养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与配合饵料的制造价格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8.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发育必需脂肪酸之一.富含EPA鲜活微藻、干燥微藻和冷冻微藻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重要的饵料[1].同时,EPA还能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1~3].由于EPA含量是饵料藻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品种选育、生态调控等提高EPA含量的措施均能提高微藻饵料价值.低温能提高微藻脂肪酸不饱和度,以维持生物膜流动性,抵抗低温伤害[4].另外,我们推测长链脂肪酸有可能提高微藻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养殖鱼类脂肪肝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随着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 ,养殖鱼类 ,尤其是海水养殖鱼类 ,如鲈鱼、大黄鱼、黑鲷、真鲷、牙鲆等的脂肪肝问题成为困惑养殖者的难题之一。病鱼生长缓慢 ,饲料系数升高 ,肝细胞中沉积着大量的脂肪颗粒 ,抗应激能力下降 ,尤其高温季节还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大批死亡 ,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具有脂肪肝病变的养成商品鱼 ,由于其肌肉脂肪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导致其品质下降。养殖鱼类脂肪肝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一定数量的报道 ,在抗脂肪肝因子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养殖鱼类脂肪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  相似文献   

10.
海产鱼类中,鲻科Mugilidae鱼类为养殖的良好品种。赤眼梭Liza so-iuy(Basislewsky)即为其中之一。我国北方地区,养殖赤眼梭已有悠久的历史,至少有两百余年。这种鱼生活力强,适盐性广,于淡水以至盐度为34‰的海水中,均能生长。其饵料  相似文献   

11.
三都湾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福建三都湾网箱养殖区的3种主要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结果表明:三都湾3种网箱养殖鱼类大黄鱼、鮸鱼和鲈鱼体中石油烃含量的范围是(0.69~7.48)×10-6(m/m,湿重,下同),总平均值3.63×10-6(m/m).3种网箱养殖鱼类体石油烃含量水平为大黄鱼>鲈鱼体>鮸鱼.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明显低于养殖贝类的含量,区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对养殖鱼类石油烃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文中还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它海域鱼类石油烃含量水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大弹涂鱼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鱼类耗氧率和窒息点不仅表达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鱼类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生活状况.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在鱼类养殖业上可为鱼类养殖密度、水质管理、饵料利用以及活鱼运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庆喜  刘东艳 《海洋通报》2014,33(3):352-359
近海的双壳类筏式养殖,通过对海域水文、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在对海岸带水域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滤食性双壳类能够摄食有机质颗粒和浮游植物,产生的粪便或假粪能够加剧生物沉降,造成有机质在海底表面的大量聚集,造成养殖海域的有机质污染。养殖设施也会引起当地水文状况和海流的改变。双壳类养殖筏架对大型底上动物来说,可起到人工鱼礁相似的作用,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庇护场所,增加了大型无脊椎动物和底层鱼类可利用的饵料数量,保护底上动物免受渔业捕捞等强烈扰动的影响,提高底栖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丰度和生产力。而对于底内动物来说,双壳类养殖对底栖群落的结构和组成的影响与海流的强度呈负相关,当养殖海域的海流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大量有机质将会被带走,对底内群落的影响将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海流能量较小的情况下,有机质的富集将会造成底栖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降低。正确的养殖选址结合科学的生态容量评估,以及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是维持双壳类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循环水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养殖效果的影响。试验设置6 kg/m~3,9 kg/m~3,12 kg/m~3,15 kg/m~3,18 kg/m~3共5个养殖密度,采用同来源、同批次、体重均为1.56±0.05 kg/尾的大西洋鲑幼鱼,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220d。通过分析不同养殖密度对出池均重、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淘汰率、雄性发育率、饵料系数、饵料效率与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放养密度。结果表明,大西洋鲑的不同放养密度对养殖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大西洋鲑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过高的放养密度会显著抑制大西洋鲑的生长,并显著影响成活率和淘汰率(P0.05),而对雄性发育率则无显著影响(P0.05)。当放养密度超过12 kg/m~3时,鱼体出池均重、特定生长率均急剧减小,成活率急剧降低。放养密度的增加,还会加大饵料系数、降低饵料效率(P0.05)。当放养密度为12-18 kg/m~3时,商品鱼净产量最高,且各组无显著差异。综合各指标评价,在所试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为12 kg/m~3左右时,可获得最佳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乌塘鳢网箱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1995~1996年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sinensisLacépède)的试养实践和调查研究,发现网箱养殖中华乌塘鳢一般养殖周期多在4~6个月,鱼苗成活率达80%以上,商品鱼平均体重在150g左右,饵料系数约为4.6(鲜活饵料),投入产出比约1∶2.5。与传统的池塘养殖方法相比具有便于管理、水质不易恶化、病害较少、饵料利用充分、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现就网箱养殖中华乌塘鳢技术总结如下。1 养殖方法1.1 海域环境钦州湾七十二经和龙门港水域是传统的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区域,海水水质良好,水深浪静,避风条件好。海水比重常年…  相似文献   

16.
由于鱼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人工配合饵料的重要性及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保持饵料效价,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及饲养成本,防止和减少残饵对水质环境及养殖对象所造成的危害,生产饲料粘合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水质与饵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投喂不同厂家生产的对虾配合饵料致使水质因子变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水体的pH、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的变化和饵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且影响到对虾的生存。而养殖水体的盐度、温度的变化和饵料的相关性不甚明显。文中还对配合饵料影响养殖水质因子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茂堂 《海洋科学》1980,4(4):44-47
卤虫(Artemia salina L.)的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Seale(1933)和挪威的Rollefsen(1939)发现卤虫的无节幼体是鱼类幼体的最好饵料以后,卤虫就逐渐成了海水养殖中最主要的活饵料来源。不少国家已开始大量培养卤虫。美国夏威夷州的水产养殖计划中,就把卤虫列为第一位,东南亚一些国家人工培养卤虫也取得很大成绩。 卤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繁殖能力强,能广泛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容易培养。尤其是  相似文献   

19.
甜菜渣对中国对虾消化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7,28(3):280-284
于1996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选取人工养殖中国对虾(平均体长9.02cm),以双缩脲法测定消化器官的蛋白含量;福林一酚试剂法测定蛋白酶活力;Somogyi比色法糖法测定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同时研究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添加10%的甜菜渣或10%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甜菜渣时,对消化器官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10%甜菜渣 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甜菜渣饲喂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9,(1):7-7
海水养殖会严重损害野生鱼类的生存——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尼尔·弗雷泽运用基础物理学解释了鱼类养殖的危害:高密度带来了感染,而感染会降低健康水平。对野生鱼类而言,健康水平的降低意味着难以找到食物,难以逃开“敌人的魔掌”,种群的死亡率随之升高;而养殖鱼不但可享用“免费午餐”,还受到人工保护,从而避免了捕食者的威胁。因此,那些被感染的养殖鱼仍然活了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