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多管藻中脂肪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管藻是红藻门(Rhodophyta)松节藻科(Rhodomelaceae)多管藻属(Polysiphonia)的海生藻类,国外对其研究的历史已有40多年,到80年代前后,AlkmanR.G.(1977),HeibaH.I.(1988)和PettittTrevorR.(1989)等人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多管藻属内的Polysiphonialanosa等所含的脂肪酸;90年代初,李烈英等人对几种海洋生物中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比较研究[1],发现多管藻属中的P.mor-rowii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16∶0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其他种类脂肪酸含量很少。作者近两年对产于我国近海的多管藻P.urceolata和P.japonica…  相似文献   

2.
利用显微观察及生物冷冻切片技术,对采集自河北秦皇岛的多管藻类(Polysiphonia Complex)海藻样品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经鉴定,样品中包括:多管藻属(Polysiphonia)2种:多管藻(Polysiphonia senticulosa Harvey)和丛托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 Harvey);新管藻属(Neosiphonia)2种:倾伏新管藻(Neosiphonia decumbens(Segi) Kim et Lee)和球果新管藻(Neosiphonia sphaerocarpa(Børgesen) Kim et Lee),其中丛托多管藻、倾伏新管藻及球果新管藻均为渤海西岸首次记录。本文对样品物种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清晰的特征图片。研究结果补充了渤海湾内的藻类资源数据,为多管藻类相关研究提供了分类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带雌配子体对碘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对碘的吸收和利用已有不少研究,Fries观察到碘对多管藻(Polysiphonia)的生活是绝对必要的。Iwasaki观察到碘对紫菜某一阶段的生长有刺激作用.Pedersen观察到碘对水云等褐藻的生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山东沿海海藻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于1997年4月和2000年5月对山东沿海海藻进行较系统的采集,对其中39种海藻的96个样品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选择性细胞毒筛选,结果表明,小粘膜藻(Leathesia dif-formes)、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data)、萱cytosiphon lomentarius)、海萝(Gloiopeliis fur-cata)、叉开网翼藻(Dictyopteris diuaricata)、点叶菜(Punctaria latifolia)等对KB细胞或HT-29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局醇、氯仿的提取效率较高,多管藻的乙醇、氯仿提取物,萱藻的乙醇提取物和叉开网翼藻的正己烷提取物都有强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海洋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和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别纯化了R-藻红蛋白和C-藻蓝蛋白,然后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将二共价连接。交联反应液经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纯化共价交联物。光谱分析表明,共价交联体内部存在着从R-藻红蛋白到C-藻蓝蛋白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6.
大型海藻无性系微球体构建和反应器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型海藻细胞的全能性获得了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和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的无性系材料,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绒球状微球体、网状微球体和簇生状微球体3种微球体形式,这种微球体形式适合于大型海藻的生物反应器高密度...  相似文献   

7.
藻类对碘的吸收和利用已有不少研究,Fries观察到碘对多管藻(Polysiphonia)的生活是绝对必要的。Iwasaki观察到碘对紫菜某一阶段的生长有刺激作用。Pedersen观察到碘对水云等褐藻的生长是必要的。Wolery和Lewin观察到碘对长囊水云(Ectocarpus siliculosus)的生长是必要元素,不能用溴来代替,并且长囊水云  相似文献   

8.
几种海洋生物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修改的Stumpf法研究了两种海洋动物(灰凹贻贝Crenomythilus graianus和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和两种海洋植物(内枝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角托马尾藻Sargassum aemulum)的脂肪酸组成,其结果如下。1.灰凹贻贝的肝脏中含有大量的DHA(占总脂的14.26%);2.中间球海胆的总脂中含有15.69%的EPA;3.内枝多菅藻脂中的主要脂肪酸为EPA,占总脂的45.03%:4.角托马尾藻中的AA含量为其总脂的19.34%.因此,上述4种海洋生物,是提取EPA、AA和DHA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我国广东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海域的浮游硅藻过程中,发现一种藻体外形与斯氏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 Peragallo)非常相似的根管藻属新种——中华根管藻(图版Ⅰ:A—C;图1:a—d)  相似文献   

10.
几种海藻富集N,P净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几种在富营养化养殖废水中生长的大型海藻优势种:日本多管藻(Polysiphoni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簇生刚毛藻(Cladophora fasciculatus)和褶曲刚毛藻(Cladophora flexusa),植于富营养化的地下海水中,研究其对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褶曲刚毛藻对水体中的N,P有很强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从而可快速净化富营养水体中的N,P。地下海水植入褶曲刚毛藻9h后,NO2^--N,NH4^ -N,NO3^-N和PO4^3--P的质量浓度分别降为0.0045,0.0545,0.0048,0.0116mg/L,降除率达到93%,90%,92%,75%。  相似文献   

11.
以鳕鱼皮为原料,采用双酶水解法制备鱼蛋白水解物再经亚铁修饰获得鱼蛋白水解物亚铁复合物(Fe-FPH),并对Fe-FPH进行了抗营养性贫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以水解度(DH)为5%的鱼蛋白水解物为原料,在pH7.0、温度20℃、螯合时间15min的条件下可获得Fe-FPH6.7%;(2)Fe-FPH蛋白含量为85.1%,铁含量达40254mg/kg,氨基酸价为59.62;(3)抗营养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Fe-FPH给药组第5天可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大鼠的Hb含量,第11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Fe-FPH组,第11天有显著降低大鼠血中PPIX作用,到第18天时表现出极显著效果。因此,Fe-FPH不仅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显著抗营养性贫血功能,可望成为鳕鱼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黄芪多糖、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疫苗配伍后注射免疫大菱鲆,测定免疫28d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SOD活力、抗体效价和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RPS)。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免疫佐剂能提高疫苗免疫的大菱鲆的各免疫指标,添加佐剂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和血清效价比单纯的疫苗免疫组显著提高(P<0.05),2.5mg/ml黄芪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和5mg/ml葡聚糖混合疫苗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分别达(78.7±1.3)%和(64.0±8.9)%,且溶菌酶活力、SOD活力及血清效价等指标较其他各组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1979年6月-1980年8月渤海湾环境调查中的青鳞鱼及斑Ji卵和仔鱼资料,以几种数学方法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鱼的各期卵径、卵黄径均差异显著;两种仔鱼体形相似,但在卵黄吸收殆尽前后体形均有圈套的变化;它们的体高、头长、标准长、肛前长,眼径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仔鱼从Ⅰ期到Ⅱ变化的是一些大长度量,而肛前和肛后肌节数变化不大。两种鱼卵及仔鱼皆出现在整个海区,青鳞  相似文献   

14.
滑蛤属至今已发现的种都分布于北半球,这些种类都是冷水种。新种Liocyma chinensis是一个温水种,采自渤海莱州湾,这是滑蛤属在亚洲大陆最南的分布界线。新种的发现,增加了黄、渤海动物区系中的冷水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观察了大菱鲆胚胎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大菱鲆胚胎发育主要经历6个时期;在14℃,胚体经108h即可孵化出膜。胚胎在64细胞期出现纬裂,分裂球分化为外层的包被层和内部的深层细胞;多细胞期形成卵黄合胞体层;低囊胚期形成囊胚腔。受精后26h30min胚盾出现。胚盘下包65%时,头突...  相似文献   

16.
叶绿素-α是湖泊浮游植物现存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能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和变化规律。研究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有效防止、监控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以太湖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营养水平进行分区,使得不同区域内叶绿素的浓度不同,而同一区域内浓度大体一致,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每个区域内未采样点的叶绿素浓度进行插值,取区域内所有栅格的平均值作为其最终浓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太湖1998-2004年每月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动态模拟,建立各湖区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中营养区I符合MA(1)模型,轻富营养区Ⅱ和中富营养区Ⅲ符合AR(1)模型,富营养区Ⅳ符合MA(5)模型,重富营养区V符合AR(6)模型。由此预测出2005年各湖区总叶绿素的含量,经前10个月实测数据的验证说明,所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太湖各区域叶绿素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5种不同饵料投喂斑节对虾幼虾,研究各饵料对幼虾的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0天;然后用投喂攻毒的方法分别感染WSSV,观察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2天。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幼虾,其体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随后依次为贝肉组、鱼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虾片组。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也有差异:投喂感染WSSV后,卤虫组和鱼肉组成活率最高,明显高于贝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和虾片组(P〈0.01)。PCR检测表明,感染后全部幼虾个体为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18.
岱衢洋拖网甲壳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甲壳动物21种,其中虾类13种、蟹类7种、虾蛄类1种,隶属于2目14科18属;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则正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间差异均显著(P<0.05);广温广盐种在种类数量、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表明该季甲壳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都较低,另外,D值、H′值夏、秋两季高,冬、春两季低,与较外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其对底层水温季节变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霍乱弧菌lolB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霍乱弧菌的PCR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技术研究,并对它们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4.0× 103 CFU/ml; LAMP检测方法在65℃下恒温扩增60min,检测限为4.0×101 CFU/ml,反应产物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后反应液呈现明显的绿色;以温和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美人鱼弧菌为对照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霍乱弧菌人工染菌的8种水产品进行PCR及LAM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未染菌组均为阴性;PCR及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均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且LAMP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灵敏度是PCR方法的100倍,更适合于养殖现场检测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海藻栽培——传统方式及其改造途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费修绠  鲍鹰  卢山 《海洋与湖沼》2000,31(5):575-580
目前所有的海藻栽培技术和方法都是以在对藻类个体和群体的了解为基础的,这就是传统海藻栽培业的基础和出发点.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展和进步已使陆地的农业和医学大为受益,但传统的海藻栽培业还很少应用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实际上自从建立以来最基本的栽培技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相当长时期内海藻栽培在技术上比较保守,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六个方面.新的栽培种类需要增加,新的技术需要发展和应用,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和改进.本文就传统海藻栽培业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的改造途径以及它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