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铜、盐、有机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盐-有机质共存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氨基丙酸和NaCl、CaCl,的水溶液有很强的活化能力。在铜-盐-有机质共存的水岩反应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与有机质本身性质有关,富里酸与盐相互抑制Cu难以迁移,而氨基丙酸和盐相互加强对铜的活化。半胶氨酸因热分解产生H2S而抑制了铜的活化。铜的活化与赋存状态有关,吸附态的Cu容易活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37次成岩实验研究认为:(1)在地壳温度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不可能形成石英闪长质或更基性的岩浆;(2)碱性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地壳,可以生成石英闪长质和花岗闪长质岩浆,所产生的岩浆高钾富碱,属高钾岩系,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相似;(3)高压下形成的岩浆比中压下形成的岩浆更高钾富碱;(4)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铜与钾似无成因联系,钾与铜的“相关性”与它们的趋同性有关,即两者均于岩浆晚期富集。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铜陵地区侵入岩成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37次地实验研究认为:(1)在地壳温度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不可能形成石英闪长质或更基性的碉浆;(2)碱性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地壳,可以生成石英闪长质和花岗闪长持岩浆,所产生的岩浆刘钾富碱,属高压系,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相似;(3)高压下形成的岩浆比中压下形成的岩浆更高钾富硒;(4)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铜与钾似无成因联系,钾与铜的“相关性”与它们的趋同性有关,即两者均于岩浆晚期富集。  相似文献   

4.
银在含氨基酸热液中的物理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健  王英滨 《现代地质》1996,10(3):414-422
考虑到银主要富集在中低温热液阶段,同时考虑到成矿溶液中氨基酸的存在及其不同类型,对含银矿物样品在中性、碱性和酸性氨基酸热液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酸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热水溶液,比仅含NaCl的热卤水、含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和中性氨基酸(氨基乙酸和氨基丙酸)的热水溶液,更有利于银的活化和迁移。实验同时表明,银与各氨基酸形成的易溶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在25℃左右,是银-氨基酸配位化合物稳定存在的最适宜温度条件;在100℃以上,随温度的逐渐升高,银在含氨基酸热液中的溶出量明显减少。表明银-氨基酸的配位化合物强烈地分解,而使银得以更多地沉积。银在含氨基酸热液中的这种物理化学行为,和铅在含有酸性氨基酸(谷氨酸)、铜在含有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热液中的活化、迁移与沉积作用不无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机理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描述了自然铜、铜合金矿物及其矿床形成的新机制。在岩浆及热液中,铜及铜合金可呈氢化物、羧基配合物及纳米粒子活性、迁移、富集形成自然铜矿床,或经以后的地质事件,长期、多次迁移富集,叠加形成富而大的自然铜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铜的硫化矿物被氧化分解,可形成亚铜的硫代硫酸盐及氯配合物,部分可形成铜的硫酸盐配合物迁移,由于硫代硫酸盐被氧化,亚铜岐化可形成高纯度的自然铜,但它易氧化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等,因此很难形成自然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微晶萘-双十二烷基二硫代乙酰二胺(DDO)吸附显色剂与铂(Ⅱ)、钯(Ⅱ)卤络合物所形成的有色螫合物沉淀,经分离洗涤后分别溶于氯仿-石油醚混合溶剂中,于510nm和445nm处测定铂和钯螫合物的吸光度,在10mL的CHCI3-石油醚中0~10μgPt及Pd均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在铜镍矿基体中标准加入法检验所拟方法,钯的回收率为93.3%~106.7%,铂为90%~106%。  相似文献   

7.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的金属矿物及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殿芬  周文茂 《矿床地质》1995,14(2):127-149
小西南岔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矿床,以金、铜为主,伴有银、铋矿化。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金的成色低,平均成色728,且变化在305~993这一较大范围内。另外,还发现了碲银矿、硫碲银铋铅矿、自然铋、赫啼铋矿、富硫铋铅矿等多种银、铋矿物。成矿早期只有微弱的铜(钼)矿化,大量金和铜富集于成矿中期(210~475℃),而银、铋矿化则出现在成矿作用晚期(160~24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试剂2,4-二溴-6-羧基苯重氮氨基偶氮苯与Tl(Ⅲ)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于pH10.5的NH_3·H_2O-NH_4Cl缓冲介质中,Tl(Ⅲ’)与该试剂生成红色配合物,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83×10 ̄5L·mol ̄-1·cm ̄-1。Tl(Ⅲ’)量在0~0.6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痕量Tl的测定,结果与其它方法结果相符。测定工业废水及粉煤灰中痕量Tl的RSD(n=6)在1.6%~3.2%范围。  相似文献   

9.
江南造山带赣北段铜钨巨量富集与大陆地壳形成和再造密切相关。本文将该区域燕山期铜、钨矿床分为铜(金)、铜钨和钨铜三个类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成矿花岗岩角度,探讨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演化、陆壳形成演化与铜钨金属巨量富集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铜(金)和铜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早-中侏罗世(175~160 Ma),钨铜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为150~125 Ma;铜(金)和铜钨矿化常与弱-中等演化的I型花岗岩有关,钨铜矿化与高度分异演化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有关,形成过程可能有超临界流体参与;铜(金)矿床源区物质主要由新元古代富铜金初生地壳组成,铜钨矿床的源区物质主要由大部分富铜新元古代初生地壳和少部分富钨中-古元古代地壳物质混合而成,钨铜矿床物源主要来自古元古代基底和少量新元古代地壳。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环境下,中-古元古代富钨古老地壳和新元古代富铜新生地壳发生再活化是江南造山带赣北段巨量铜钨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分离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酸介质中,钯与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配合物[PdCl6]^2-,该配合物能被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吸附物灰化后,灰分与缓冲剂混合均匀,全部装入杯形电极,发射光谱法测定钯。方法检出限为0.12ng/g(10.0g样品)。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n=12)为8.9%~13.9%,回收率为89%~118%。方法已用于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钯。  相似文献   

11.
孟仟祥  张文正 《沉积学报》2000,18(4):624-628
研究表明,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释放水的产出分两个阶段,两类水,第一阶段,400℃以前释放水为松粉内部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结合水,呈弱酸性(pH=6),为第一类水,第二阶段,400℃以上温度释放水为松粉内部和高岭石内部结构水(-OH),呈弱碱性(pH=9),为第二类水,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产出气体量随温度升主呈逐渐上升趋势,450℃以后上升梯度突然增大,所产气体分为两大类:I类为无机气体,由N2、H2和CO2气体组成,以CO2相对丰度最主为特征。CO2气主要来自有机酸的脱羧反应和离子太氧与有机质氧化还原反应产出CO2。H2气主要来自孢粉和烃,C4~C6异构饱和烃及丙烯、丁烯不饱和烃等分子物标志物,其中以甲烷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气态有机烃来自孢粉内有机物的热降解产物,松粉 拟实验中丰富的气态有机烃和无机气体的检测出,为研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压釜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本溪组的4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生烃过程模拟分析。在热模拟实验过程中,甲烷气是最主要的气态烃类产物,其产率在热模拟过程中持续增加,在温度600℃时可达50 mg/g。C2~C5的产率变化在热模拟过程中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均是先增大至峰值后开始减小,C2~C5的热裂解是甲烷产生的主要来源。样品的气态烃产率主要与有机质热成熟度有关,热成熟度越低,样品有机质的生烃潜力越大,在热模拟过程中气态烃的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extraction of copper by hydroxyoxime extractants involves mass transfer with chemical reaction.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where an aqueous copper solution (4.94 g dm?3 copper, 5.26 g dm?3 H2SO4) is contacted with a 5% v/v LIX 64N solution in Escaid 100, in a diffusion cell with a stagnant interface. The concentration-distanc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usional band of copper complex which appeared in the organic phase was measured at various times, and the results can be modelled by equations based on diffusion about an interface with and without interfacial resistance.If the previously measured diffusion constants for copper in the aqueous and organic phases were used in the model, then an unrealistically high resistance (200,000–300,000 s cm?1) would have to be chosen to obtain a correlation. If a low resistance (1,000 s cm?1) is assumed and the previously measured diffusion constants for copper in the aqueous phase (5.2·10?6 cm2 s?1) and copper in the organic phase (5.0·10?6 cm2 s?1) are taken, then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organic phase diffusion constant to 2·10?6 cm2 s?1 to obtain correlation of the model with the data. It is proposed that as the organic product film develops, the diffusivity of the copper complex is reduced.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平原地下水氢、氧、碳、氯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下水是古气候信息的载体,它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古气候的演变。应用3H、14C和36Cl资料计算的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年龄如下:第1含水组(Q4)0~3ka,第2含水组(Q3)3~100ka,第3含水组(Q2)100~300ka,第4含水组(Q1)300~700ka。根据δ18O和δD计算的地下水补给期的地面平均气温表明,第四纪以来河北平原气候环境是逐渐变暖的。根据第4至第1含水组(Q1~Q4)地下水δD=-70‰的等值线变化,认为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岸线逐渐由东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15.
Experimental data on copper sorption by organic and mineral sorbing agents have shown that sorption can take place from very dilute solutions. The degree of sorption depends on the total amount of dissolved copper in solution, the velocity of the circulating solution, on the duration of contact between the sorbent and fresh solutions, and on the degree of diffusion of the solution within the sorbent. Organic matter, namely pine loam, peat, lignite, and humic acid, absorbs copper from very dilute solutions (from 2x10-4 to 2x10-5 grams per liter copper concentrations, 2.5 to 4.5 percent); other sorbents, namely; sand, kaolin, feldspar, and quartz, absorb one-tenth as much as the organic sorbents. Desorption is very slight in organic material; it is almost complete in mineral sorbents. It is believed that sorption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part in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copper deposits, particularly in the copper sandstones of the Urals.  相似文献   

16.
钻探显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地层具有良好的页岩油资源潜力,成熟页岩厚度超过1 000 m,其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备受关注。通过对研究区5口页岩油钻井岩石热解地化参数详细统计和对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可转换碳、页岩含油量以及生烃潜力等页岩有机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页岩镜质体反射率动力学应用范畴。沙河街组(沙三段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页岩最大热解温度(Tmax)为423~450 ℃,有机质成熟度(Ro)为0.45%~0.94%,平均为0.73%,Ⅱ型烃源岩原始有机碳(TOCo)含量为0.92%~5.67%,平均为4.23%,可转换碳(Cc)比例为51%~63%,平均为59%,页岩含油量(S1)为(10~75)×104 t/km2,平均为39.67×104 t/km2,生烃潜力(S2)为(20~465)×104 t/km2,平均为293×104 t/km2,热解产量指数(PI)为0.03~0.47。综合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有机质成熟度对页岩油的生成和聚集至关重要,当Ro为0.70%~0.74%时,油气开始大量生成,并且开始排烃。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叶加仁  杨香华 《沉积学报》2001,19(2):214-218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一些含油气盆地的典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热流体活动的若干重要表现形式及主要研究方法,强调了热流体活动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生成的强化作用。根据控制热流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流体活动通道,将沉积盆地内的热流体活动类型划分为岩性型、不整合型、断裂型和复合型四大类。最后,探讨了热流体活动对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其可为有机质演化异常提供新的成因解释途径,扩大油气勘探领域;为油气运移的研究提供线索,优化勘探目标选择;为成岩-孔隙演化的动态研究提供依据,预测深部储层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某些铅锌硫化物矿床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明显受“层、相、位”的控制。据矿体形态、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等特征,以及包体测温和包体成分资料可以认为:该类矿床系经历了沉积-成岩作用初步富集成矿源层和部分矿体,以及后期地下热卤水型成矿热液强烈改造,叠加富集成矿所形成的典型层控矿床。欲研究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首先要了解地下热卤水如何萃取成矿物质并演化为成矿热液,以及成矿物质以何种形式搬运迁移,何种因素促使其再次富集成矿等重要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有的学者进行了一些实验和论述,但尚不能阐明铅锌活化迁移的条件、形式与定位机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有关实验研究,并根据溶液中各组分同时平衡的热力学原理,引进函数(?)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几点认识供研讨。  相似文献   

19.
一些有机物对Ph、Zn、Cu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有机物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作者相继就中性、酸性与碱性氨基酸,以及酒石酸在铅、锌、铜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从90~210℃范围内,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和碱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铅、锌、铜的活化、迁移。而酒石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只在90℃或更低时,才是铅、锌等金属活化、迁移的最佳温度条件。且无论哪种有机物在热卤水中的存在,随作用时间及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的活化、迁移明显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氨基酸或其它有机物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氨基酸等有机物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长时间尺度上研究土壤中腐殖物质的组成和腐殖化特征对于正确评价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S8以上的17个黄土和古土壤样品中的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进行定量研究,并对HA和FA的E465、E665值等进行了测定。结合该课题组对矿物组成、总有机碳(TOC)及其各组分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