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制备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目为2n=44,核型为2M+2SM+4ST+34T+XY。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C-带核型显示,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具异染色质,Y染色体的短臂全部为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核型分析、Ag-NORs及C-带技术对美国红鱼的核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红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48条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核仁组织区位于第1对同源染色体靠近着丝粒的位置;美国红鱼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显示为C-带阳性,同时发现核仁组织区也表现为异染色质;第1对染色体表现为长度多态性,与核仁组织区多态性相关,而非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经济鱼类斜带髭鲷和横带髭鲷的核型.得出核型公式前者为:2n=48,2m+8sm+2st+36t,NF=58,后者为2n=48,2m+8sm+14st+24t,NF=58。斜带钱绸核型中t5和t16对染色体及横带货绸核型中t7对染色体为具次缢痕的染色体。两种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的核型及Ag-NOR带。提出的核型公式为2n=48,2m+8sm十2st+36t,NF=58。核型中第二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次缢痕部位为银集核仁组织者区(Ag-Nu-cleolusorganizerregion,Ag-NORs),并表现出数目和结构多态性。此外,还讨论了的不同群体间核型的差异,认为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川纹笛鲷染色体核型、银染和C-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碱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川纹笛鲷Lutjanus sebae染色体核型、Ag-NORs和C-带.结果表明:1)川纹笛鲷二倍体染色体数2n=48,核型公式为:2n=48t,NF=48;在第1对染色体靠近着丝粒部位有明显的次缢痕.2)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Ag-NORs的数目在不同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1-4个,2个Ag-NORs的频率最高(占79%).在分裂相中,第1对t染色体近着丝粒的次缢痕区均出现2个银染位点(Ag-NORs阳性),且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显示出1个深浅不同的C-带,在第1对染色体的随体区域分布有大量的结构异染色质,表现C-带强阳性.讨论了鱼类核型演化规律和Ag-NORs,C-带的发生机制,以及川纹笛鲷的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6.
硬壳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埋栖型双壳类,为给生产提供更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以硬壳蛤胚胎(4-8细胞期)为材料,通过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有1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有4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r)有1对,无端部着丝粒染色体(r)。核型公式为28m+8sm+2st,染色体臂数=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染色体及其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于1992年3月在上海青县采集日本沼虾,以改进的空气干燥法研究精巢细胞染色体及核型,特别较详细地研究了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染色体数n=53,2n=104,共分为A,B,C,D4个染色体组;核型组成是N=37M+4ST+11T;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时期,双线期的二价体存在弥散阶段,减数分裂的同步率高,大多处于双线期,且双  相似文献   

8.
以鳃、肝胰腺、心脏、精巢、成熟卵、各期胚胎及溞状幼体等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期的精巢最适宜进行日本[虫寻]染色体计数,用眼点期之后的胚胎和潘状幼体制片,适宜做核型分析。日本[虫寻]染色体的数目是2n=114,n=57。核型分析显示,日本[虫寻]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共计17对(第1~17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in)7对(第18~24号),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仅1对(第25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共计32对(第26~57号)。日本[虫寻]的核型公式为:2n=114—34m+14sm+2st+64t,染色体臂数NF=164,未能发现异形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发育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生趣平板电泳法,对中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个体发育中的酯酶(EST)和淀粉酶(AMY)进行出工酶的初步研究,得出:两种同工酶的均随卤虫发育表现出差异性。EST共显示出7条酶带,由无节幼体期的一条酶带增至成熟期的7条酶带;AMY共检测出两种,即α-AMY和R-AMY,其中α-AMY,2条酶带,4条酶带,且AMY酶活性随发育渐增。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中Mg2+与Ca2+含量及Mg2+/Ca2+对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1年3-6月和1992年3-6月在南汇县东海水产养殖公司对罗氏沼虾育苗用水调配原则与不同基础水的调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育苗用水中Mg^2+与Ca^2+含量及Mg^2+/Ca^2+必须达到一定的范围,这是调配的基本原则。以鱼塘水作基础水时,需添加6种化学药品,其中Mg^2+与Ca^2+含量可适范围分别为300.0-440.0mg/L与170.0-244.0mg/L,Mg^2+/Ca^  相似文献   

11.
何丽斌  周宸  黄瑞芳  林琪 《台湾海峡》2010,29(4):473-477,594,594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臂数为NF=68,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其中犬牙缰虾虎鱼的染色体数目是文献中尚未报道的1类虾虎鱼染色体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以尾纹裸头虎鱼的脾脏细胞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其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为44,染色体总臂数(NF)为86,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0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1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只1对,即2n等于20m+22sm+2t。  相似文献   

13.
真鲷和黑鲷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田明诚 《海洋科学》1991,15(3):64-67
本文首次报道了真鲷和黑鲷的染色体组型:真鲷二倍体数2n=48,除第l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全部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48;除第2对与第3对染色体之间、第20对与第2l对染色体之间差异显著外,其余每相邻两对染色体间均无显著差异。黑鲷二倍体数2n=48,3对为中部、2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全部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数NF=58;前5对染色体中,每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有显著差异,在第6对至第24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中,除第23与第24对染色体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每相邻两对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牙鲆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静 《海洋科学》1995,19(2):65-67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emmincketSchlegel)属蝶形目(Pleuronectiforme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牙鲆为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在我国沿海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关牙鲆的核型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弄清这种鱼类的核型,对于了解其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其种群遗传学以及牙鲆在分类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采用青岛近海垂钓获得的活鱼7尾(雌3尾、雄4尾)。染色体制备采用PHA体内注射法[1]。于活鱼…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过荧光染色、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Self-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首次研究了棘头梅童鱼(Richardson,1844)的核型特征。雌性核型有2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n=48a,NF=48),而雄性核型包含22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单体和1条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n=1m+46a,NF=48)。雌性和雄性核型之间的差异表明,棘头梅童鱼的性染色体系统为X1X1X2X2/X1X2Y型,其中Y为雄性中特有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三色FISH结果显示,5S rDNA和18S rDNA位点定位在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X1)以及Y染色体的短臂;X1染色体上有一个特异的臂间端粒信号(ITS),与5S rDNA位点部分重叠。Self-GISH结果显示,在推定的性染色体DNA重复序列聚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关于棘头梅童鱼Y染色体起源的假说:Y染色体起源于祖先核型(2n=48a)中的两条端部着丝染色体融合,并且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片段缺失。本研究首次在石首鱼科中描述了异形的性染色体,将为其他石首鱼的性染色体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碱胸腔注射,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分析了军曹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军曹鱼核型为:2n=48=48t,染色体总臂数(NF)为48。  相似文献   

17.
笛鲷属三种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液染色,观察了笛鲷属的约氏笛鲷(Lutjanus johni)、勒氏笛鲷(L.russelli bleeker)、画眉笛鲷(LLutjanus vitta)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2n=48,染色体总臂数(NF)为48,核型公式为48t.  相似文献   

18.
对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消化器官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消化道较短,其长度仅为鱼体全长的49.31%±2.60%。牙细小,三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有12~14纵行。食道粗短,具有6~8条粗大的纵褶。胃呈"V"型,可分为贲门部和幽门部。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和回肠,回肠具有18片几乎平行的螺旋瓣。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均较短。肝脏大,分为左右两叶,左叶较长而宽大,胆囊位于肝左叶近中央背侧,肝脏质量占鱼体质量的4.92%±1.22%。胰脏可分背、腹两叶,胰脏质量占鱼体质量的0.16%±0.04%。条纹斑竹鲨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特征与其它鱼类基本相似,但大肠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中含有大量大型粘液细胞。研究表明,条纹斑竹鲨的消化系统具有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所特有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本研究为条纹斑竹鲨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投饵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PHA体内注射后,按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染色体核型及Ag-NORs带.两种鱼核型公式均为2n=48,48t,NF=48.胡椒鲷具有1个大的NORs,呈圆球形,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花尾胡椒鲷也具有1个较小的NORs,呈2个棒状结构,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