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振荡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1979-1993年间的热带气旋为试验个例,通过扰动热带气旋初始位置和初始结构。构造集合成员,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进行路径集合预报试验,并初步探讨预报成员的集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定位误差影响路径预报,但扰动初始位置的集合平均预报与控制试验的预报水平相接近。扰动热带气旋初始结构的集合预报试验表明,约有60%。70%个例的集合路径预报得到改进: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当环境引导气流较弱时,进行扰动热带气旋初始结构的集合预报,预报结果的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热带气旋的路径及登陆预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用几个非线性数学模型制作热带气旋短期路径预报及热带气旋个数、登陆时段、地段的短期气候预报。5年多的研究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指数曲线模型制作热带气旋路径预报,准确率较高。24h预报,199次平均误差123km,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多项式等非线性模型,制作登陆我国及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年、月个数预测,经过3年实际应用检验,准确率达到70%~90%。用非线性预测模型的逐日气压场、逐日雨量场长期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制作广东热带气旋登陆时段、地段和南海海面热带气旋出现时间的预报,准确率达到70%~80%,2002年热带气旋的预报,采用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数值预报与统计预报相结合,预报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正压模式,采用滞后平均法(LAF)对2000年热带气旋进行路径集合预报试验,并与基于热带气旋初始结构扰动的集合预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AF方法对热带气旋路径预报具有较好的改进作用。但LAF的集合预报效果受模式本身误差的影响,在完美模式的假设下,LAF集合预报相对于控制试验的技巧水平20~40%。  相似文献   

4.
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利用3种不同模式的初始资料,通过它们生成得到16个不同的初始场,分别对2004年南海及其周边地区9个热带气旋个例进行集合预报试验,最后筛选得到了7个南海热带气旋初值集合成员,由此初步探讨了南海热带气旋初值集合成员的生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模式的初始资料生成得到初值集合成员的方法用于集合预报,对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有一些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何敏 《气象》1997,23(2):52-55
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Gary,W.M所作的大西洋热带气旋季节方法。通过揭示大西洋热带气旋存在的超长期预报信号,利用交互验证分析和最小独立偏差回归方法,对大西洋地区1950-1990年热带气旋活动进行预报试验,并在预报年的的上年12月,当年6月,8月向公众发布预报。  相似文献   

6.
介绍广西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法的试验方案,以及运用该方案对1995~1996年汛期热带气旋进行路径预报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预报方法中尚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路,为提高广西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水平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广西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法的试验方案,以及运用该方案对1995 ̄1996年汛期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预报方法中尚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路,为提高广西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水平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选择1979~1993年间的热带气旋为试验个例,通过扰动热带气旋初始位置和初始结构,构造集合成员, 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进行路径集合预报试验, 并初步探讨预报成员的集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定位误差影响路径预报,但扰动初始位置的集合平均预报与控制试验的预报水平相接近。扰动热带气旋初始结构的集合预报试验表明,约有60 %~70 %个例的集合路径预报得到改进。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当环境引导气流较弱时,进行扰动热带气旋初始结构的集合预报,预报结果的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个嵌套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谱模式中的套网格模式,用于预报热带气旋路径趋势,提出了一种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时距为24小时的预报场为基础的“接力预报”方法;设计了五种不同的“接力预报”方案;并对8507号和8509号两个热带气旋就各种不同预报方案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对热带气旋路径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对疑难路径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为开展热带气旋的路径趋势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文中还对影响热带气旋路径趋势的一些主要因子结合各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模式尽早投入业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副热带奇异向量的初值扰动方法已应用于GRAPES (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PrEdiction System)全球集合预报系统,但存在热带气旋预报路径离散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热带气旋附近区域初值扰动结构不合理导致预报集合不能较好地估计热带气旋预报的不确定性,是路径集合离散度不足的可能原因之一。通过建立热带气旋奇异向量求解方案,将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和副热带奇异向量共同线性组合生成初值扰动,以弥补热带气旋区域初值扰动结构不合理这一缺陷,进而改进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效果。利用GRAPES全球奇异向量计算方案,以台风中心10个经纬度区域为目标区构建热带气旋奇异向量求解方案,针对台风“榕树”个例进行集合预报试验,并开展批量试验,利用中国中央气象台最优台风路径和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降水观测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分析热带气旋奇异向量结构特征和初值扰动特征,评估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对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和中国区域24 h累计降水概率预报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具有局地化特征,使用热带气旋奇异向量之后,热带气旋路径离散度增加,路径集合平均预报误差和离散度的关系得到改善,路径集合平均预报误差有所减小,集合成员更好地描述了热带气旋路径的预报不确定性;中国台风降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各量级24 h累计降水概率预报技巧均有一定提高。总之,当在初值扰动的生成中考虑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后,可改进热带气旋初值扰动结果,并有助于改善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数值预报式来研究可能造成南海热带气旋异常路径的一个因子,即多个热带气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所说的热带气旋相互作用不是指通常所说的两个热带气旋很靠近时的相互吸引(排斥)或旋转这一类涡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而是指相隔远距离的热带气旋门,通过改变环境流场而造成的间接影响。所选的例子是位于南海的9009号热带气旋(Tasha)。与它同时存在的热带气旋中9008(Steve)与9010(Vernon)。先作了这次多个活动的数值预报试验,以判断模式的预报能力,然后通过有控制地改变9008与9010号热带气旋的参数,来考察这两个热带气旋活动对9009号热带气旋的路径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的机理作一定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总被引:207,自引:28,他引:179  
陈联寿  孟智勇 《大气科学》2001,25(3):420-432
90年代初,国内外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热带气旋现场试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加 密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对热带气旋尤其是异常热带气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在国家科技攻关85-906项目中的“台风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等与热带气旋有关的课题和国际热带气旋研究合作项目“SPECTRUM(SpecialExperimentConcerningTyphoonRecurvatureandUnusualMovement)”中对台风的突变现象和预报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从而在过去10年中,在台风运动突变、结构和强度突变、台风暴雨的突然增幅、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作者将对这些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M5模式为试验模式,分别用增长模繁殖法(BGM)和模式物理过程扰(MPP)形成12个集合成员,对2005年登陆我国的8个热带气旋进行了52次路径集合预报试验,以寻找适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集合预报方法。结果表明:BGM方法的集合预报结果总体上好于控制试验结果,其中对强度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集合预报效果更好。MPP方法的集合预报结果总体上不如控制试验结果,但对初始时刻强度达到台风的热带气旋的集合预报效果较好,集合预报相对于控制试验的改进效果明显。基于BGM方法和MPP方法集合预报的不同特点,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形成扰动成员,这一综合方法的集合预报效果好于单一方法的集合预报效果。BGM方法和MPP方法的系统发散度总体上都偏小。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业务试验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创新基地开发的GRAPES基础上,建立了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系统(GRAPES-TCM)。并对2002、2003年热带气旋进行了一系列时间为48 h的路径后报试验,对2004年的热带气旋路径进行准业务预报。针对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分析表明,GRAPES-TCM对热带气旋路径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比较了2004年GRAPES-TCM准业务预报同北京数值预报和日本数值预报的结果,GRAPES-TCM的预报结果比北京的好,与日本数值预报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GRAPES-TCM计算的总的热带气旋24、48 h平均距离误差大约为150、250 km。GRAPES-TCM计算的热带气旋路径的平均距离误差随着其初始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台风级的热带气旋路径的24 h平均距离误差仅为111 km,48 h平均距离误差也在210 km左右,与此同时,预报的强热带风暴的24和48 h平均距离误差则为166.6和242.6 km。GRAPES-TCM后报的"突然转向"和"突然变速"热带气旋的平均距离误差24 h达到280 km,48 h则在300 km左右,超过其总的平均距离误差。对于"回旋"路径的热带气旋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不同分辨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高GRAPES-TCM的分辨率可为稍长时间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提供更为可靠的结果,2004年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48 h平均距离误差不到200 km。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49-1988年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资料,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一个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建立了该地区35-49小时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模型,并应用于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即珠江口的热带气旋登陆地点预报,其拟合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0.7%。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容错能力强、预报速度快的特点,可望成为望带气旋预报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热带气旋大风圈的预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导出了热带气旋范围内中心气压与风场,环境气压扬之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与热带气旋中心强度预报方法结合,用数值解的方法可以预报热带气旋中各级风圈半径。也可以结合热带气旋中心的路径预报,作沿海局地各时次的风力预报,业务试用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预报能力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亲波  陈景耀 《气象》1997,23(2):45-47
作者利用1995年6-10月影响南中国海的10个热带气旋实况资料以及500hPa天气图,对日本地面24小时数值预报和ECMWF500hPa为数值预报产品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的24小时地面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的路径趋势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它对路径稳定的热带气旋预报能力较好,对热带气旋的突变转折预报能力较差。2.ECMWF500hPa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长有  相似文献   

18.
1引言纵观近十多年来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所造成的损失,分析各种客观预报模式中出现的大误差样本,主要是由一些为数不多,难度较大的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在这方面,国内外曾做过不少研究,虽然在热带气旋路径的分析与预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3],但对路径异常,移速突变的热带气旋效果是不够理想的。众所周知,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是热带气旋分析预报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它本身可作为预报的第一近似值。在资料不足的低纬热带洋面和长期预报中,气候规律尤其重要。在预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时,对当时的环境流场背景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具体分…  相似文献   

19.
钟元  胡波 《热带气象学报》2003,19(2):147-156
提出一个综合评估环境场影响的热带气旋路径客观相似预报模式。模式应用热带气旋参数、初始和未来环境场,构造客观的相似判据。通过定义非线性的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历史热带气旋样本在多元判据下的相似程度,从而找到相似样本。应用相似样本的历史路径进行坐标变换和相似指数的权重综合,得到预报路径。模式检验和预报试验表明该模式具有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20.
改进的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对1998-2000年进入预报区并达到起报条件的13个热带气旋作了47次预报试验,24h平均误差为116.8km,48h平均误差为281.0km。其中模糊概率大于70%的共有8次,24h平均误差为87.9km,48h平均误差为207.6km,均明显小于总平均误差,达到概率越大误差越小的理想效果。同时试验表明方法对路径发生明显转折的热带气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