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酶促反应制备壳寡糖及壳寡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壳聚糖酶降解法对壳聚糖进行降解制备壳低聚糖,研究了温度、pH、底物浓度、脱乙酰度、反应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对酶解产物进行HPLC分析,用Bio—Gel P-4柱对酶解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的最适温度为45℃,pH为6.0,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6%,脱乙酰度越高酶解反应所得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24h后酶解反应达到平衡,酶解产物壳寡糖水溶性极好。P-4柱分离得到聚合度20以上,10~20,10以下3种壳寡糖。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聚合度2~10的壳寡糖的薄层层析分析(TLC)方法,在异丙醇∶水∶氨水=60∶30∶4的展开体系中,各壳寡糖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各单体间比移值(Rf)差异明显,无拖尾现象。通过对比TLC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壳寡糖单体的效果,得出TLC法具有快速、有效、方便的优点,可以作为定性分析壳寡糖单体纯度的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壳聚糖酶对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和DP2~6的壳寡糖进行水解,采用TLC法对水解产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降低,其酶水解产物的糖链延长。该壳聚糖酶不能水解DP2~4的壳寡糖,对DP5~6的壳寡糖水解速率缓慢。通过对该壳聚糖酶作用特点分析,表明该酶可作用于GlcN-GlcN糖苷键,而不能水解Glc-NAc-GlcNAc糖苷键。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对酶解褐藻胶寡糖进行了分离分析,考察了缓冲液浓度、pH、电压及温度等参数对寡糖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2.5,100mmol/L 磷酸盐缓冲液中,运行电压20kV,电泳由负极到正极,温度30℃,235nm紫外检测条件下,酶解褐藻胶寡糖获得了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4.
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显微观察和MTT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低分子量氨基糖(包括壳寡糖(chitosan)、羧甲基壳寡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羧甲基甲壳寡糖(Carboxymethyl chitin oligosaccharide)、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在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4种氨基糖对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且均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以壳寡糖和羧甲基甲壳寡糖效果最佳,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壳寡糖、羧甲基甲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能明显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提示低分子量氨基糖可适用于角膜细胞促生长的培养,为壳聚糖衍生物材料用于眼科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肝素酶 (Heparinase I,EC4 .2 .2 .7)对牛肺肝素进行控制酶解 ,混合寡糖经超滤、凝胶渗透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制备后 ,得到聚合度为 2 ,4 ,6 ,8,10 ,12 ,14和 2 0的寡糖纯品。各寡糖纯度采用毛细管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验 ,寡糖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证实。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物体内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许多都具有抑菌活性,据此研制新型海洋生物源抑菌药物,是海洋生物产业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新型抑菌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壳聚糖是来自海洋中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外壳的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壳寡糖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具有比壳聚糖更好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在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壳寡糖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以壳寡糖和烟酸为原料、N, N-羰基二咪唑为催化剂合成了壳寡糖烟酸接枝衍生物,并与不同链长的溴代烷烃亲核反应得到其阳离子化衍生物。壳寡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进行分析表征,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2种海洋致病细菌和3种植物致病真菌的体外抑菌能力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与壳寡糖相比,合成的终产物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其中含有己基的烟酰化壳寡糖季铵盐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海洋致病细菌活性(MIC=0.125mg/mL、MBC=0.25mg/mL),并且该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在1.0 mg/mL时,对灰葡萄孢菌和围小丛壳的抑制率分别为65.7%和51.5%。...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本实验室分离的产壳聚糖酶YJ02菌株出发,制备壳聚糖酶发酵液,经离心、(NH4)2SO4分级盐析、Q-SepharoseFast Flow阴离子交换、Sephacry S-100凝胶过滤分离纯化步骤,SDS-PAGE显示为一条带,壳聚糖酶纯化了28.9倍,收率为47.6%。该酶的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分子量为66.2KD,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0;Mn2 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u2 ,Fe3 ,Hg2 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小分子有机物EDTA和SDS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IAA和β-巯基乙醇对酶活力稍有促进作用。该壳聚糖酶对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底物水解作用强,酶解位点可能为NGlc-NGlc,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4.1μmol/min,常数Km为64mmol/L。此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制备的壳寡糖数均分子量为2 400Da。  相似文献   

8.
界面聚合制备方法通常用于制备纳滤膜或反渗透膜,单体一般为间苯二胺或哌嗪。但是这些水相单体具有较大的毒性、刺激性等不利因素,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危害。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S)是壳聚糖经特殊的生物酶处理得到的较低分子量的海洋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绿色无毒,与壳聚糖相比其溶解性大大提高。壳寡糖与壳聚糖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分子中含有氨基、羟基,适合作为水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复合纳滤膜。本研究以壳寡糖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rimesoyl chloride, 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醚砜超滤膜(PES)上成功制备COS/PES复合纳滤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表面进行分析表征;通过错流过滤测试膜通量及染料分离性能。实验结果显示,COS/PES 2复合纳滤膜表面出现斑点状结构,具备较高的膜通量;根据Zisman的临界表面张力外推方法将液体的表面张力与cosθ作图,发现COS/PES复合纳滤膜具有较好的防生物黏着的性能;进一步采用牛血清蛋白质模拟生物质膜污染物,开展了比通量(J/Jw)下降的实验,结果表明COS/PES复合纳滤膜的比通量始终高于商业PES超滤膜,说明交联壳寡糖活性层具有一定的抗生物质膜污染的性能;染料分离实验结果显示,壳寡糖复合纳滤膜对甲基橙的截留率在0.45 ~ 0.53之间,樱草灵的截留率在0.66~0.77之间,染料分子量大于600 Da时,不同浓度(1%、2%、3%,wt)制备的壳寡糖复合膜的染料截留率均保持在90%以上,证明所制备的复合膜属于纳滤的范畴。本研究制备的COS/PES复合纳滤膜符合国内外对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洋新材料的需求,在环保、医药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牛蒡寡糖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自主研发的牛蒡寡糖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大菱鲆的基础饲料中,探讨其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经过60 d不同剂量(1.0%,2.0%,4.0%,6.0%)的饲喂试验,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鱼体,测定其生长指标和血清中ACP,AKP,LSZ,SOD和PO等多种免疫相关酶的活力以及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牛蒡寡糖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对大菱鲆表现出优良的促生长作用,还能显著提高大菱鲆的免疫相关酶活力和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从而提高大菱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其适宜添加量为4.0%。牛蒡寡糖可以开发成为水产动物的促生长剂和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具有不同电荷性的褐藻寡糖(ADO)和壳寡糖(COS)处理大麦种子,探索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海洋寡糖对大麦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生长指标包括苗长、根长、苗重及根重,以及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DO和COS处理浓度分别为0.5%和0.025%时,大麦的各项生长指标、种子淀粉酶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种海洋寡糖均是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分子片段,分子量大小相近,但基于2种寡糖分子结构的不同,造成在对大麦的促生长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以后2种海洋寡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与纤维素相近的骨架结构,其资源丰富,用途广泛(方波,1998)。但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力,因而不能熔融,也不溶于普通溶剂(如水、乙醇等)(董炎明等,2002),实际应用中较多的是其部分或全部脱乙酰化产物——壳聚糖。壳聚糖虽然可以溶于酸性水溶液,但不能直接溶于水中,且在酸性水溶液中不稳定,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董炎明等,2002)。所以,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研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壳聚糖分子中C2位上的-NH2,C3、C6位上的-OH,均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在适当条件下可进行多种化学修饰,如酰基化、羧烷基化、硫酸酯化、烷基化、羟烷基化及氰烷基化等。引入上述功能性基团,可增加壳聚糖的溶解性和功能性,拓宽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这些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已成为壳聚糖应用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抑酸功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测定了壳聚糖对人工胃酸的抑制作用,并与对照药品进行了对照实验,证实壳聚糖确对人工胃酸有明显的升高p作用,并产处次给出了壳聚糖的酸当量,即壳聚糖的浓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方法制备壳寡糖平均分子质量与氨基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氧化降解和酶降解两种方法制备壳寡糖.并对降解产物的氨基质量分数变化,平均分子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氧化降解法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的平均分子质量都低于2 ku,但降解产物的氨基质量分数均有部分损失;酶法降解产物的氨基含量基本没有损失,但酶法降解的时间较长,得到的产物平均分子质量较高.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时壳聚糖进行降解,经过24 h降解,平均分子质量从630 ku分别降至43 ku和25 ku左右,表明纤维素酶的水解能力强于木瓜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Reliable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chitin, chitosan and chitin deacetylase in sediment samples, as well as two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chitinase in these samples. The differing substrates used in the latter two methods have produced distinct ‘depth profiles’ for chitinase activity which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more than one chitinolytic system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Ythan estuary. Studies on the mineralization of chitin in these sediments have revealed a complex system with a number of unexpected features. The rate of chitin degradation was reduced in late summer, possibly due to the heavy seaweed growth which covers the mud flats at this time, although the potential degradative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s chitinase and chitin deacetylase were high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The proportional rates of degradation of chitin, chitosan and cellulose were similar in both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seaweed overgrowth, although the apparent rates of degradation of these substrates were higher in the absence of seaweeds. Core sampl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input of chitin to the sediment ecosystem occurs via deposition at the surface, while the input of chitosan (the deacetylated polymer) occurs via its production within the sediment, primarily within the upper 5 cm of sedi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these polymers decreased sharply below an ‘interface’ between aerobic and anoxic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降解法制备低聚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强  马可立 《海洋科学》2003,27(6):7-10
利用纤维素酶-H2O2降解法制备低分子量壳聚糖,分别研究了pH值、温度、酶浓度、H2O2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的收率及平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5.6、酶/糖为0.1、反应温度为54℃、反应时间为6h。在反应结束前0.5h加入一定量H2O2进行氧化降解可以得到平均分子量为1500的低聚壳聚糖。而且由于H2O2的作用产物的颜色较浅。  相似文献   

16.
木瓜蛋白酶降解甲壳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木瓜蛋白酶过甲壳胺进行降解。研究了酶用量、pH值、温度、时间四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作用显著,时间具有较小的影响作用(pH:3.0~6.0;温度:30°~60℃;时间:2~8h)。实验结果表明降解反应不遵循简单的动力模式。在pH4.0、40°C、8h、1.5mg/mL木瓜蛋白酶的条件下,分子量为(5~10)×105时用甲壳胺可容易地被木瓜蛋白酶降解为高度解聚的甲壳胺。  相似文献   

17.
符合药用质量要求的甲壳素精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符合以下药用质量要求的甲壳素的精制工艺,甲壳素脱乙酰度在70-90%之间,钙的含量〈0.5%,总蛋含量在7-8%之间,灰分〈1%,酸不溶性灰分〈0.05%,无毒,为甲壳素在医药上的应用,提供了生产数据。  相似文献   

18.
可食性壳聚糖包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壳聚糖为成膜剂 ,以体积比为 1 %的乙酸水溶液为溶剂配制成壳聚糖成膜液 ,在成膜液中加入硬脂酸 ,用流涎法分别制成壳聚糖简单可食性包装膜和壳聚糖硬脂酸复合可食性包装膜。对膜的性能如抗拉强度、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气体透过率、折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膜性能的优劣与壳聚糖、硬脂酸等含量及成膜时的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氨基多糖多孔微球载体制备及其脲酶固定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脱乙酰度为 95 % ,分子量分别为 98KDa和 1 1 30 KDa的氨基多糖为载体材料 ,采用三聚磷酸钠固定的方法制成氨基多糖微球 ,并以此氨基多糖微球为载体用戊二醛交联法进行脲酶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 3%复合氨基多糖溶液中大、小分子量氨基多糖质量比为 1∶ 5时微球载体机械强度较好 ,表面光滑。用 Ca CO3 (w/w=1 /1 )处理则可得到表面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多孔微球载体 ;光滑表面微球载体与多孔微球载体对脲酶的固定化效率分别是 5 1 .5 %和 6 8% ;用 1 .5 cm× 1 5 cm柱进行尿素转化时间 1 2 min,光滑表面微球载体固定化脲酶和多孔微球载体固定化脲酶对尿素溶液(30 0 mg/L)转化率分别为 91 .8%和 99.99%。这一结果说明 ,利用多孔微球载体可有效地提高载体对脲酶的固定化效率 ,并且能彻底的分解尿素 ,提高尿素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该文建立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HPGPC) ,明胶比浊法 ,氧瓶燃烧法三种分析方法考察海洋硫酸多糖药物几丁糖酯的稳定性 ,采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考察几丁糖酯原料药在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及加速条件下分子量及分布宽度、样品中硫酸根含量及样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几丁糖酯的稳定性考察 ,几丁糖酯在上述影响因素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