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科技短消息     
我的地盘我做主·最近,8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意大利罗马,共同商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即将出台的一项条约的草案。在此条约出台后,各国将有权阻止非法捕鱼船只进入本国港口。据统计,目前非法捕鱼活动的捕捞量已经占全球鱼类捕捞量的10%。随着人类对鱼类需求的增大,以及全球鱼类市场的渐趋宽松,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禁捕为全局计、为子孙谋,但在禁捕后却存在非法捕捞的问题,尤其在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入海口处尤为严重,阻碍政策目标的实现。基于现实层面的矛盾,文章选取24份国家层面、30份地方层面有关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的政策文本,对政策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政策系统协调性较好,但存在部分不协调问题。文章创新性提出政策系统协调性整合框架,从公共政策视角为长江入海口非法捕捞问题的治理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ENSO对长江口日本鳗鲡苗捕捞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NSO是一种对世界渔业有重要影响的气候事件,对长江口日本鳗鲡苗的捕捞量也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1974~2003年的Nineo 3.4区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长江口日本鳗鲡苗的捕捞量进行相关分析,以揭示彼此的相关性.1974~1982、1983~1993年崇明的鳗苗捕捞量和ENSO指标值基本成相反关系.1992—2003年长江口鳗苗总捕捞量和ENSO指标值也基本呈相反关系.此期厄尔尼诺发生时,鳗苗总捕捞量明显降低,而拉尼娜发生时则明显增加.进一步建立Nineo3.4区的水温距平值和当年鳗苗捕捞量增量关系,发现随着水温距平值增大,1974—1993年鳗苗捕捞量增量呈现增加趋势,但相关性并不显著.将其中3个强厄尔尼诺年的数据去除,则呈显著相关.相反,1993~2003年间,随着太平洋Nineo3.4区水温距平值增大,上海鳗苗捕捞量呈减少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分别去除个别年份后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前一阶段是以拉尼娜事件为主体,水温距平值一定程度的增大,鳗苗捕捞量呈现增长趋势;而后一阶段主要以强厄尔尼诺事件为主.再采用当年鳗苗捕捞量增量和去年太平洋Nineo3.4区全年水温距平值建立相关,得出长江口鳗苗增量随去年水温距平值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ENSO影响长江口水温分布,而鳗苗补充需要一个最适温度范围.这进一步验证了非厄尔尼诺年后发生厄尔尼诺次年属鳗苗增产年度的理论.这些结果表明可将Nineo3.4区海表温度作为长江口日本鳗鲡苗捕捞量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出台了许多海洋捕捞相关政策。文章从投入控制制度、产出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制度3个角度出发,以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等政策为重点,通过整理1980—2017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的相关资料,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海洋捕捞产量、渔业劳动力数量变化3个方面,深入分析浙江省海洋捕捞现状,提出了完善现有的海洋捕捞政策、加强渔业执法管理力量、加强普法宣传、建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体系、帮助捕捞从业人员转产转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0年6月15日—7月15日,我国首次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限额捕捞试点于江苏连云港实施。本研究提取62艘毛虾网船在限额捕捞期间的421700条北斗船位数据经纬度、航速、航向等信息,运用缓冲区叠加分析法、DBSCAN密度聚类算法、平均中心算法、核密度估计以及数据库查询对捕捞努力量等管控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毛虾网船累计作业239个航次、1942个网次,捕捞过程分为航行、抛锚布网、等待渔获、收渔获、停航等5个状态,中国毛虾捕捞状态船位点呈直线分布,总捕捞时长为4413.73h,82.4%的单网次捕捞时长为1.5—3.5h,各网次捕捞产量呈现多核心空间分布模式,总捕捞努力量为108106343 m~2·h,计算62艘的捕捞总产量值约为2328 t,比上报产量高12.6%;本文通过北斗船位数据解译和提取捕捞努力量以计算中国毛虾捕捞产量及资源空间分布情况,有效应用于中国毛虾限额捕捞,为解决我国单品种限额捕捞难点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自成立后通过与南极条约体系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合作,建立起一套反对IUU捕捞的体系,其中最有效的是"捕获文件计划"(CDS),但仍无法杜绝非缔约国的IUU渔业.目前,该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国正在探讨实施"紧急状态措施"强力应对IUU捕捞.  相似文献   

7.
海洋渔业捕捞事关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海洋渔业捕捞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及相关法律发展现状,针对捕捞许可证制度存在缺陷,限额捕捞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一刀切”伏季休渔制度缺乏科学性等系列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1)完善捕捞许可证制度的限制管理措施,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2)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限额捕捞法律规定,建立海洋渔业总可捕捞量数据库,建立相应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3)借鉴加拿大、美国等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完善伏季休渔制度。  相似文献   

8.
捕捞作用下鱼类资源量变动短期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高强度的捕捞已经严重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对渔业资源的最直接和明显的影响就是资源量的减少.本文对不同捕捞强度作用下,不同生活史和补充量的单鱼种群体的资源量在短期内(1~3a)的变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捕捞影响,鱼类群体资源量在周年内适渐减少,但短寿命种类的资源量比寿命较长的种类更易恢复.年补充量和捕...  相似文献   

9.
基于船位监控系统的拖网捕捞努力量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基于船位监控系统提取拖网捕捞努力量,通过统计航速获得3个峰值,拖网作业在第2个峰值,即1~2.1 m/s,拖网作业航向差一般在–50°~50°。利用航速、航向差阈值设定,把拖网船状态划分为慢速、作业、航行,然后提取出捕捞作业状态点,1 423艘拖网船共提取到处于捕捞状态的点318 433个,合计拖网捕捞时间15 921 h,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生成捕捞强度分布变化趋势图。捕捞努力量在渔业资源研究中是重要的参考值之一,与传统的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实时、大范围、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用于辅助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0.
洪超 《海洋信息》2006,(1):29-29
2000年以来,荣成市针对近海捕捞资源持续衰退、传统作业渔场大幅缩减对海洋捕捞乃至控个渔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制约的现实,把远洋渔业作为摆脱渔业所面临的困境、实现转产转业的重点之一,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技进步等措施,力促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流刺网,简称流网,是一种长带型网具,渔民在作业时将其垂直放置于水中,截断鱼类的洄游通道,使鱼刺挂于网内或缠络于网衣上,以达到捕捞的目的。流网在深水底层用得较少,大多放流于海洋上层。在上层流网中,鲑鳟鱼流网网衣的目大为11 cm~13 cm,鱿鱼流网的目大为8 cm~12 cm,金枪鱼流网的目大为17 cm~22 cm。这类网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渔获品种大,价格高,因此成为渔民最常用的渔具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助渔导航机械仪器的进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许多从事延绳钓作业的渔民纷纷改用流网到公海捕鱼。太平洋上的大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大,违法捕捞案件逐年增多,且在实践中为违法捕捞提供便利行为也越发猖獗。由于立法的缺失,这种行为尚未受到法律的规制,行为人能够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严重影响渔业捕捞秩序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为违法捕捞提供便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增设为违法捕捞提供便利行为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海洋捕捞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我国海洋捕捞一直被生产量增加过快的问题困扰,渔业资源衰退越来越严重,针对当前海洋捕捞方面存在的问题,列举一些主要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福建近海五种主要捕捞作业适宜捕捞力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振彬  颜尤明 《台湾海峡》1998,17(1):104-109
本文根据福建省定置、拖、围、刺、钓五种捕捞作业在本省近海的捕捞力量和渔获量,并以1994年单位功率的渔捞效率为基准进行逐年捕捞力量的标准化,应用Schaefer和Fox两同电脑分别估算它们的fMSY和MSY。结果两处在算的fMSY和MSY的平均值是:定置网为8.90尤明等37.41万t;推网为55.88万KW,35.51万t;为桃围网为7.12万KW,10.06万t;刺网为15.19万KW,9.5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中韩与中越渔业协定的签订,使我国国内作业渔场范围大幅度缩小。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农业部做出了今后5年内减船3万艘,涉及约30万渔民转产的伟大战略决策。减船转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近数十万渔民家庭的生活以及社会稳定等问题。笔者认为减船转产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减船”问题(一)渔船总量、渔船作业结构的控制问题渔船的控制,不应只单纯地按数量进行控制,而应从其捕捞能力出发,统筹考虑诸如船舶尺度与载重、船舶主机类型、数目与功率、渔具渔法、适渔性能、主捕鱼种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应在科学调查监测的基础上,根据…  相似文献   

16.
1 海洋捕捞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海洋捕捞对地处沿海地区的温州来说素为基础产业之一,其历史悠久,作业方式繁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海洋捕捞基本上保持持续增长的好势态,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惊人。1994年~1995年及1996年上半年的增幅  相似文献   

17.
石莉  李雪 《海洋信息》2006,(1):30-30
2005年9月1日,NOAA向美国国会发布了2004年美国渔业情报的年度报告。与先前的资源评估相比,这份报告体现了以下几点变化:一种渔业资源己被完全恢复:6种资源己停止过度捕捞;3种资源不再有过度捕捞的危险;5种资源正在被过度抽捞:还有3种资源已经被过度抽捞:还有3种资源已经被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18.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主要的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渔场,渔场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但渔场分布在众多岛国的管辖海域,如何科学指导企业准确入渔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选取产量最高的22个海区(5°×5°),结合Niñ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和作业海域表温(SST),研究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以各海区捕捞努力量(作业次数)所占的百分比为入渔指标,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入渔决策模型。研究认为,中西太平洋鲣鱼捕捞努力量在纬度方向上主要分布于5°S~5°N,其累计捕捞努力量占所有作业海区的87.4%,其中以130°~140°E经度范围为最高,其捕捞努力量占22个海区的45.08%。入渔指标与Niño3.4区的SSTA、作业海域SST均符合正态模型(P<0.01),Niño3.4区的SSTA最适值为0.25℃,作业海域SST最适值在29.5℃左右。对预测和实际排名前十的海域进行统计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研究认为,所建立的入渔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企业的渔业生产,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和海洋资源的统计核算等相关理论,通过确认海洋资源的产权和最大可持续产量,编制海洋可再生资源权益资产负债表。基于修正模型以及1988—201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相关数据,计算山东省海洋捕捞年度最大可持续产量,继而编制201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捕捞权益资产负债表。结果表明:山东省自1996年起出现捕捞资源超采问题,1997—2001年过度捕捞情况最为严重,2002年后在相关规定实施和资源量大减的双重压力下捕捞量有所降低但超采依旧严重。实例证明,编制海洋资源权益资产负债表可为海洋资源权益交易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上海市、浙江省和山东省113户渔业生产者的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渔业生产者参与实施捕捞限额制度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渔船总功率、年均捕捞量、捕捞收入与家庭总收入比例、举报奖励额与超额价值比例以及年监管次数均对渔业生产者参与实施捕捞限额制度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应加大渔业培训力度,切实控制渔船功率,暂不设立举报机制以及结合目前的投入控制制度推行循序渐进、逐步严格的监管机制等建议,以提高渔业生产者参与实施捕捞限额制度的意愿,为制定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推进渔业现代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