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氯生对小球藻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氯生(Triclosan) 对小球藻(Chlorella spp) 生长状况、藻细胞光合色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检测三氯生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采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96 h 半抑制效应浓度 ( EC50 ) 为 0.065 0 mg·L-1,属于高毒;三氯生明显抑制小球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并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有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苯基氯化锡(TPTC)对孔石莼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1995年5月在青岛太平角采集孔石莼,研究了三苯基氯化锡(TPTC)对其光合、呼吸、色素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TPTC≤2μg/L)对光 过程无明显作用,高浓度的TPTC(〉2μg/L)能抑制光合作用,当TPTC浓度达到16μg/L时,光合过程基本停止,TPTC对光作用的半数效应浓度为96hEC50=7.39μG/L。低浓度的TPTC就能够使呼吸速率加快,但TPTC浓度达到8μg/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不同辐射强度的中波紫外线(UV-B)对潮间带海藻—孔石莼相对生长率、光合生理活性以及孢子萌发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UV-B抑制孔石莼的生长,随着辐射强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同时UV-B也会抑制孢子萌发,4 kJ/m~2的辐射强度即可达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UV-B辐射使孔石莼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Y_Ⅰ、Y_Ⅱ)值降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孔石莼光合生理活性显著降低。相对于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对于UV-B造成的环境胁迫更为敏感。本研究为UV-B可能影响其他潮间带生物或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庆  王小蓓  李丽霞 《海洋科学》2018,42(11):35-42
以潮间带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pertusa)及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为试材,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 0.5, 1.0, 1.5, 2.0 mg/L)胁迫下海藻中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随Cu~(2+)浓度增加,孔石莼及鼠尾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光能利用效率(alpha)、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半饱和光强(IK)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随胁迫浓度升高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孔石莼F_v/F_m下降幅度更大;2种海藻中Na~+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总体上随Cu~(2+)浓度的升高亦呈降低趋势,且孔石莼降低幅度尤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加剧,孔石莼及鼠尾藻光合作用受抑,代谢酶活性降低,藻体遭受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处理体现出较明显的剂量效应;二者相比,鼠尾藻相比孔石莼对铜胁迫具更强的耐受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测定结果极其稳定且与胁迫程度相关极显著,可作为海藻生长及生理代谢对重金属耐受性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硒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萍  黄展胜 《台湾海峡》1989,8(2):156-161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Se~(4 )和Se~(6 )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以及对文昌鱼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4 )的毒性大于Se~(6 ),且对文昌鱼的致毒效应与底质有关;组织学观察发现,文昌鱼中毒器官主要是鳃、肠和肌肉;适宜浓度的Se~(4 )可明显地促进文昌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蒽和Aroclor1254为典型污染物质,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于采自深圳大鹏湾(N114°36′,E 22°25′)的珊瑚藻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蒽和Aroclor1254处理浓度的增加,珊瑚藻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和活性氧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最终停止生长。尽管低浓度有机污染物10.0~20.0μg·L-1蒽和8.0~16.0μg·L-1 Aroclor1254处理下藻体分泌的胞外多糖含量较对照略有上升,但随着污染物浓度上升,胞外多糖含量明显下降,胞外多糖的自由基(包括O2·-、·OH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同样明显走低。蒽和Aroclor1254对珊瑚藻生理和生长的抑制作用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于珊瑚藻而言具有明显毒害作用。两种有机污染物对于珊瑚藻的毒害效应类似,相较而言,Aroclor1254毒性效应稍大于蒽。  相似文献   

7.
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生长和藻体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光照强度2 500~20 000 lx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藻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的生长率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孔石莼在光照强度为12 500 lx时有最大的生物量积累。光照强度低于12 500 lx时,孔石莼的生长率有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小的趋势;光照强度高于12 500 lx时,孔石莼的生长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不同光照强度对孔石莼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孔石莼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逐渐变小;低光照条件也促进了孔石莼蛋白质的积累;当光照强度超过17 500 lx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光照强度对孔石莼化学组成也具有明显的影响(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藻体的N元素含量有所升高,但光强达到17 500 lx后,随着光强的增加,N元素含量反而降低;C元素的含量在光照强度达到17 500 lx后,含量也明显升高;H元素的含量在光照强度2 500~20 000 lx范围内,具有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温度及其波动对孔石莼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孔石莼(Ulva pertusaKjellm.)在7个恒温处理(5~35℃)下的生长,以确定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并在此适温范围内,对比研究了3个变温处理(23±3),(26±3),(29±3)℃和相应的5个(20,23,26,29,32℃)恒温处理下的生长及光合作用;最后,以25℃恒温为对照,研究了4个[(25±2),(25±3),(25±4),(25±5)℃]不同变温幅度处理对孔石莼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孔石莼在20~25℃生长最好(P<0.05);以25℃特定生长率最高,(28.33±3.39)%.d-1;(2)变温对孔石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与相应恒温相比,(23±3)℃和(26±3)℃变温下特定生长率升高(P<0.01),(29±3)℃变温下特定生长率减小(P<0.05);光合速率与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呼吸速率则变化不大,仅在(26±3)℃变温下显著升高(P<0.01);(3)与25℃恒温相比,孔石莼的特定生长率随着变温幅度增大而减小(P<0.01),光合速率在(25±2)℃下显著增强(P<0.05);呼吸速率在不同变温幅度下均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9.
铬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加涵  林海宁 《台湾海峡》1998,17(2):134-138,T001
本文分析并报道了不同浓度Cr^6+和Cr^3+对文昌鱼的毒性效应及对文昌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r^6+的毒性大于Cr^3+,其对文昌鱼的致死效应与底质有关;组织学观察发现,文昌鱼中毒器官主要是鳃、肠和肌肉;适宜浓度的Cr^6+和Cr^3+可明显地促进文昌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盐生杜氏藻营养盐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物量及色素积累,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安全环保的植物循环光合磷酸化促进剂--NaHSO3(≤0.40mM·L-1)溶液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aHSO3可显著促进盐生杜氏藻生长, 提高叶绿素a (Chl a)和b(Ch1 b)含量、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Chl/Car;促进效应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 低浓度(<0.10mM·L-1)效应较好, 以0.07mM·L-1为最佳.NaHSO3提高Chl b的效应大于Chl a, 降低Chl a/Chl b比值, 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降后升, 以0.07mM·L-1降低最大.本试验条件下, 盐生杜氏藻生物量与光合色素含量间及各光合色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与生物量(Y, g·L-1)相关最大的是Chl b (XChl b, μg·ml-1), 符合Y=0.284XChl b-0.883 (R2=0.994**)(**表示Y与X之间在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下同);其次为Chl (XChl, μg·ml-1), Y=0.100XChl-2.022 (R2=0.993**), 为生长动态的及时掌握提供了有效的间接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用温度为20℃、pH值从2—8的自然海水处理藻体20分钟后放入正常的自然海水中,测其光合作用速率。两种藻体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随海水的PH值降低而降低;条斑紫菜可耐受pH值为3的酸度,而孔石莼却受到严重伤害。用pH为3的海水处理藻体,其光合作用速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孔石莼在14℃条件下,30分钟降为负值,在20℃条件下,10分钟降为负值;不同时间和温度处理的条斑紫菜均未出现负值。用pH为3的海水处理过的条斑紫菜和孔石莼,藻体放入pH为8.2的自然海水中培养7天后,条斑紫菜细胞结构正常;而孔石莼的细胞结构受到严重伤害,细胞壁分离解体,色素体破坏。  相似文献   

12.
有机锡化合物是迄今为止人为引入海洋环境中的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有机锡被大量用作海洋防污涂料的活性成分,它的广泛使用给世界各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周名江等,1994)。国外关于有机锡对海洋动物的毒性影响已有大量的报道( Bryan & Gibbs,1986; Wade et al,1988; Axiak et al,1995),而有机锡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有机锡对藻类生长、初级生产力(Callow & Evans,1981; Wong et al,1983)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以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实验生物,系统研究了有机锡对等鞭金藻生长、光合、呼吸、细胞色素含量以及细胞C,N,P含量的影响,为评价有机锡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于1991年4月-1992年五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TPTC)和三丁基锡(TBTC)化合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9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本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种藻的类胡萝卜素72hEC50影响结果:金藻,TPTC是0.57μg/L,TBTC是0.49μg/L;扁藻,TBTC是0.89μg/L,TPTC也未出现半效应浓度。认为,两种有机锡对光合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刺枝鱼栖苔(Acanthophora spicifera)生长及其光合色素的影响, 以探明刺枝鱼栖苔生长的最适温度及盐度条件。结果表明, 刺枝鱼栖苔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最适温度为25℃, 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相对生长率(RGR)最大为4.33%; 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 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 随盐度的继续升高, 刺枝鱼栖苔RGR呈下降趋势。温度和盐度对刺枝鱼栖苔光合色素(chl a、Car、PE和PC)的影响显著, 高盐胁迫能明显降低刺枝鱼栖苔光合色素的含量, 而高温能促进其藻胆蛋白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5.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化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未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  相似文献   

16.
贝藻混养生态系统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辉  李志伟 《海洋科学》2014,38(10):52-55
2013年4~6月,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var)4种配比模式的混养实验。各实验组扇贝密度均为48只/m3,孔石莼密度分别为55、121、255和338g/m3。每周采样测定水体中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含量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扇贝与孔石莼的混养实验结果表明,在养殖系统中引入孔石莼可以改善养殖环境,扇贝和孔石莼的适宜混合比例为1︰1(贝肉湿质量:藻类湿质量)能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赵胡  唐俊  郑文教 《海洋科学》2016,40(4):65-72
为揭示铜污染对红树植物的毒性效应和植物的抗性机制,作者研究了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幼苗在不同质量浓度的Cu2+(0,0.5,5,50,100,200 mg/L)离子胁迫90 d后,幼苗生长、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Cu2+在幼苗体内的累积情况。测定的主要参数有:幼苗的主根长度、侧根数目、生物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系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当Cu2+浓度范围在(0.5~200 mg/L)时,主根长度、侧根数目、生物量、叶片的光合速率、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根系POD活性持续升高,叶片和根系的S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根系MDA含量在整个Cu2+胁迫浓度范围保持相对稳定,叶片MDA含量在高浓度Cu2+胁迫下增加;Cu2+主要累积在根部而向地上部分转运的较少。根据不同浓度的Cu2+离子对秋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秋茄幼苗对Cu2+胁迫的耐受质量浓度范围为5~50 mg/L。  相似文献   

18.
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旨在查明潮间带大型海藻对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的适应性.实验共设5个盐度日节律变化处理(30±3,30±6,30±9,30±12和30±15)和1个恒盐(30±0)对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孔石莼能够耐受较大范围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对孔石莼的生长不利,但是仍然能够使孔石莼的相对生长率保持在12%以上;盐度变化幅度±3~±15与恒盐对照相比明显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盐度变化幅度越大,孔石莼生长越缓慢.同恒盐处理相比,盐度日节律连续变化对孔石莼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都有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使孔石莼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增加的趋势越明显,并且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蛋白质增加的速度比可溶性糖增加的速度要快.同时,游离脯氨酸的相对含量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缓和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30±3)孔石莼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却显著小于恒盐对照组(P<0.05).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同恒定盐度相比,虽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却促进了孔石莼生化产物的合成,是海藻干露时品质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了7个条斑紫菜品系在不同氮磷浓度、盐度、pH及光质条件下的光合效率及光合色素含量。结果显示,条斑紫菜叶状体最适氮浓度为1.0~1.5mg/L,最适磷浓度为0.05~0.15mg/L;在盐度为20~30条件下紫菜的光合效率保持较高的水平;紫菜生长的适宜pH值为8.0。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紫菜在不同的光质照射下光合效率顺序为:白光绿光红光蓝光。所实验紫菜品系的藻红蛋白含量和变异幅度均显著大于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龙须菜光合色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须菜是一种重要的产琼胶海藻。本文分析了从青岛、石岛、龙须岛采集的龙须菜的光合色素组成、光谱特性、光合作用速率及生长速度,从而研究扑光色素的组成与光合作用、生物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三个龙须菜的产地之间相距上百里到几百里,彼此之间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机会较少,存在着地理隔离的可能性。本研究表明,不同产地龙须菜光合色素的组成有差异:青岛的材料藻红蛋白含量较高,石岛及龙须岛材料叶绿素α含量较高。不同产地的材料荧光光谱也有差异。与其他产地的材料相比,龙须岛材料光补偿点较低,生长速度较快。本文对今后的生产需要提供了一些生物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