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圣云  丘书院 《海洋学报》1997,19(5):103-109
通过对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蓝圆春季生殖群体计数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比较,并结合生物学特征、产卵场、洄游以及海洋环境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春季蓝圆是分批进入渔场的,在该渔场,春季至少存在两个群体,它们的形态学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胸鳍上.第1群体的胸鳍鳍条数为22.61士0.0838,第2群体的胸鳍鳍条数为22.36±0.0846.第2群体的丰满度和个体比第1群体稍小.  相似文献   

2.
杨圣云  丘书院 《海洋学报》1997,19(5):103-109
通过对闽南-台湾浅渔渔场蓝圆Shen春季生殖群体计数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比较,并结合生物学特征,产卵场,洄游以及海洋环境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 南-台湾浅滩渔场春季蓝图圆Shen是分批进入渔场内。  相似文献   

3.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对同向流动环境中具有不同喷口高宽比(aspect ratio-AR)、射流比(velocity ratio-VR)的椭圆喷口射流与圆喷口射流的标量物质浓度场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研究。系统研究了同向流动环境中椭圆喷口射流浓度场的各种掺混稀释特性:中心线稀释度,射流扩展宽度,下游不同断面上的时均浓度分布和紊动强度分布。采用紊流理论和量纲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给出同向流动环境中受动量控制的椭圆射流稀释度预报方法,提出该类椭圆射流稀释度预报方法归并到已有圆射流系列预报模型中的实现途径,比较了具有相同出口超值动量Me0的圆射流与椭圆射流的沿程稀释度变化。由于椭圆射流比圆射流具有更高的稀释度增长比率,说明椭圆射流比圆射流具有更好的掺混稀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分析了C波段紧缩极化SAR 40种极化特征的船只目标检测性能。首先利用船只目标和海面的欧式分类距离统计分析了各极化特征的船只目标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极化特征圆极化比、圆极化度、椭圆方位角、圆度、相对相位、平均散射角和紧缩极化散射角的船只目标检测性能最好。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7个紧缩极化特征,进一步分析了船海对比度、入射角、窗口大小和船长对紧缩极化SAR船只目标检测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保生  李凡 《海洋科学》1998,22(5):13-14
沉积物中的沙颗粒在沉积搬运过程中,经过不同程度的碰撞、磨损,从带有棱角状的不规则形状,逐渐向圆球状过渡。不同矿物成分的沙粒因其晶形、硬度不同而磨损速度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圆度。相同成分的沙粒则因搬运营力和距离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圆度。因而沉积学家常将同类沙粒(石英沙)的圆度作为沉积环境和沉积搬运过程的重要指示参数。早在30年代初期,H.Wadell就讨论了圆度与球度的差异,提出了测量沙粒圆度的方法,其基本点是测量颗粒每个棱角或突出部分的圆半径后进行统计。这一方法因过程复杂而没得到推广。1958年英国的D.A.Robson提出…  相似文献   

6.
作者详细观察并记录了中国山东烟台优势种卵圆扁蝼蛄虾鳃虱(Gyge ovalis Shiino,1939)的形态学特征,比较了不同地域该种的形态学差异,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发现了该物种雄性个体的关键鉴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日本、韩国的卵圆扁蝼蛄虾鳃虱在形态特征方面雌性个体差异较大,雄性个体差异较小;卵圆扁蝼蛄虾鳃虱的地理分布相对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国山东和台湾两省、韩国、日本,确定其为亚洲特有种;通过扫描电镜,首次发现卵圆扁蝼蛄虾鳃虱的雄性个体中腹突上有呈鳞片状分布的"锯齿"状刚毛。  相似文献   

7.
圆筛藻属的种类是南海近岸浮游植物中的优势种或习见种,又是海洋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食物。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现在油田岩心样品中也保存着一些圆筛藻,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国圆筛藻的种类和分布,供作我国资源开发的参考。 关于南海圆筛藻的分类研究,金德祥等报告过14种1变种。郭玉洁报告过圆筛藻属的5个新种。郭玉洁等报告过采自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圆筛藻9种。本文主要报告采自广东省近海和北部湾东部的圆筛藻13种7变种,其中4种6变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1种和1变种是世界新记录。到目前为止,在南海已记录圆筛藻24种7变种。 本文除对产自我国南海的圆筛藻的壳面特征进行绘图、描述和拍照外,并对其环面也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以补充以往文献的不足。对于在西沙和中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已作过详细形态描述的种类如高圆筛藻(Coscinodiscus nobilis Gruu.)等,在此则不再重复。各种名下仅列出其原始定名文献和国内资料,对国外的一般性文献则从略。本文绝大部分种类的学名均根据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藻类名词及名称》(1979)。  相似文献   

8.
南海东北部亚中尺度过程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高分辨率模型2009-2012年的模拟结果,本文对南海东北部亚中尺度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上层广泛存在着相对涡度接近于局地行星涡度的亚中尺度过程。统计结果发现,亚中尺度过程的相对涡度的分布具有着明显的非对称性,即正涡度明显强于负涡度。这意味着相比于负涡度,具有正涡度的亚中尺度过程要更为活跃,而这主要是由离心不稳定导致。同时,亚中尺度过程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对该海区亚中尺度过程可能生成机制的分析发现,该季节变化与流场拉伸和混合层的厚度有着密切关系,冬季更强的流场拉伸和更深的混合层有利于通过锋生过程和混合层不稳定为亚中尺度过程生成提供更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于鑫  曹亮  南鸥  赵博  窦硕增 《海洋与湖沼》2013,44(3):768-774
以长江口、胶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4个地理群体的凤鲚(Coilia mystus)矢耳石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形状指数和椭圆傅里叶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4个凤鲚群体的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形态变量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引入协变量(耳石长)之后除形状因子外这种差异依然显著。基于协方差校正的判别分析只保留了耳石重量及9个傅里叶系数用于群体识别,而非参数检验的判别分析则保留了耳石重量、分形维数、环状度、矩形趋近率、圆度和19个傅里叶系数用于群体识别。相应地,基于非参检验的凤鲚群体的总体识别成功率(68.2%)明显高于协方差校正的判别分析结果(46.2%),表明前者比后者更能提高耳石形态分析的群体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04-2015年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网采浮游植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燕  杨翼  杨璐  左国成  曾容 《海洋学报》2018,40(1):115-128
基于2004-2015年12年的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网样数据,开展浮游植物群落及96种定种的多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年共鉴定出5门120种,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次之,赤潮生物种类占定种的59%;各年份物种数变化范围为23~61种,年平均细胞丰度范围为(7~87 731)×104个/m3,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3~3.04,丰富度指数范围0.36~1.12,均匀度指数范围0.31~0.72;12年中生物种类数、细胞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略有下降趋势;样品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物种有10种,只检出1年的物种有23种;站位检出率不小于50%的物种只有4种,小于0.01%的有57种;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叉角藻(Ceratium fur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该区域的优势种;近5年细胞丰度水平普遍比2010年前高,格氏圆筛藻(C.granii)、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10种常见种密度呈增长趋势,较常见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和北方角毛藻(Chaetoceros borealis)多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掌握该区域浮游植物物种的本底情况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圆板结构周向表面裂纹识别的振动功率流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结构噪声的观点,利用振动功率流方法对圆板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周向表面裂纹进行了诊断研究。周向表面裂纹模拟为转动弹簧,利用断裂力学的有关理论得到其转动刚度。在高频情况下,研究了圆板在中心受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弯曲波运动以及输入的振动功率流,分析了振动功率流与破损位置及其特征尺寸的关系,从而可进行有效的破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施平  郭佩芳 《海洋与湖沼》1996,27(6):605-611
研究了风浪频谱JONSWAP谱的峰度因子γ、尖度因子Pj和N谱尖度因子PN,参变量p,q间的关系;并在此关系上给出了由这两种谱计算的几个对应参量间的关系,在使用不同的谱形进行特征量的计算时,应注意不同频谱间的成长因子致性,以免引起计算结果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寿南小沙丁鱼鳞片表面结构及轮纹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形态结构及轮纹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属圆鳞,与鲱形鳞相似。鳞片上有多少不一呈断裂状的辐射沟,环片呈山嵴状,与辐射沟基本平行,环片脊顶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卤状粒突。鳞片侧区的年轮和副轮清晰,在与年轮相交处,环片明显呈下凹弯曲,少数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东海产有六种圆鲹,即蓝圆鲹、无斑圆鲹、颌圆鲹、长体圆鲹、勒氏圆鲹和红背圆鲹,它们外形颇为相似,极易混淆。现根据其某些外部形态如棱鳞性状,背、臀鳍鳍条数,牙齿排列、上颌骨和鳃盖骨后缘的形状等特征进行比较,并将其结果列表以便检索。图12,表4,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6.
大型底栖动物是盐沼湿地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本文以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10月在江亚南沙、上沙和下沙的不同区域沿高程梯度设置固定采样站点,对大型底栖动物、沉积物和植物进行取样调研,分析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型底栖动物沿高程梯度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低潮带环节动物的多度和生物量均最高,中潮带软体动物的物种数最多,高潮带甲壳动物的多度和生物量均最高;(2)不同区域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大型底栖动物沿高程梯度的分布特征也有明显差异;(3)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主要包括沉积物中值粒径、氧化还原电位和植株密度等,不同区域、不同生境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的生境因子也有一定差异;(4)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改变了生境条件,进而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产生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高程之间环境条件的差异,进一步探讨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予奇  赵羽习 《海洋工程》2020,38(6):124-130
为初步评估海洋资源用作混凝土原材料的可行性,先通过数字图像技术求取海砂与河砂颗粒样本的椭圆率、圆度及坚固性参数,对两者颗粒形态特征做出综合评价,然后采用RCT法检测海拌混凝土游离氯离子含量,并测定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及碳化深度。结果表明,海砂与河砂颗粒细长程度、棱角及内凹曲面显著程度均非常接近,颗粒形态不存在本质差异;天然海水有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升,对后期强度及碳化深度的影响则较为微弱;商品海砂会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产生轻微负面影响,并使抗碳化性能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8.
圆斑星鲽连续性鳃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鳃细胞系,本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组织的体外培养,并通过对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地进行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最适pH值为7.2,最适培养温度为22℃;通过向20%FBS-DMEM/F-12培养液(pH=7.2)中添加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在22℃成功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分裂状态良好,为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30 d即可形成汇合的细胞单层;经连续继代培养后,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现已继代培养至第76代;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复苏后仍保持其原有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其贴壁生长状态和增殖速度也与冻存前无差异;生长特性鉴定结果显示,第60代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3.6 h,表明细胞的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其典型的二倍体核型特征(46 t),表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及病毒疫苗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和7-8月,采用站位法和底拖网调查法对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247种鱼类,隶属于21目87科161属.研究发现本海域鱼类主要为近岸分布,并表现出热带-亚热带的区系特征,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9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种群结构合理.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条鲾Leiognathus rivulatus、圆吻海鰶Nematalosa nasus和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的丰满度系数春季显著大于夏季.部分主要捕获种类未达到最适开捕规格,应该对沿岸海域鱼类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FY-4 可见光云图和 NCEP/NCAR 1毅伊1毅再分析资料,对 2018 年 14 号台风“摩羯”残涡经渤海增强前后热力、动力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台风登陆北上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其热力结构呈非对称分布,垂直风切变具有温带气旋特征,台风残涡入海后高空辐散、整层涡度、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速度等物理因子均明显增强。利用 Petterssen 气旋发展公式探讨入海增强原因,台风残涡入海前,温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主要作用,涡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抑制作用,台风残涡入海后,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皆有利于台风残涡增强。非绝热加热作用在整个研究时段有利于台风发展,降水释放潜热加热对台风入海增强有正反馈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种突发性增大的特征。海洋平坦下垫面和适宜的海温是台风残涡入海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