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一种新的中国对虾弧菌病原菌──产气弧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93年8月,从山东省昌邑县下营镇患败血病的中国对虾血淋巴内分离到多株细菌,其中2株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经50多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为产气弧菌Vibiogazogenes。其主要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弧状,极生单鞭毛,产生红色素,氧化酶呈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淀粉酶,明胶酶为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利用木糖,水杨苷,山梨醇发酵葡萄糖产气,利用柠檬酸盐  相似文献   
22.
溶藻弧菌脂多糖对大黄鱼的毒性与免疫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酚水法从20dm3大黄鱼的病原菌--溶藻弧菌菌液分离出脂多糖(LPS)溶液380cm3,冻干后得到LPS粉末97.6mg.在注射剂量为0.2cm3不同浓度LPS溶液对大黄鱼肌肉注射毒性试验中,LPS注射浓度为0.5 mg/cm3 时, 5d内能引起大黄鱼死亡;当LPS浓度提高到2 mg/cm3时,大黄鱼的死亡率达到100%.以剂量为0.2 cm3、浓度为0.2 mg/cm3的LPS溶液对大黄鱼进行免疫注射,15d后用0.2cm3浓度为9×108 个/cm3的溶藻弧菌进行攻毒试验,40%的大黄鱼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23.
一种新的牙鲆病原菌——兔莫拉氏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细菌病的病原有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以及弧菌(Vibrio spp.)属的其他一些种类、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屈挠杆菌(Flexibacter maritimus)、肠球菌(Enterococcus seriolicida)、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卡帕奇诺卡氏菌(Nocardia kampachi)、变异微球菌(Micrococcus varians)[1].  相似文献   
24.
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网箱养殖的患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脾、肾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BP-1,BS-2,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2株菌均为大黄鱼的致病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等几项指标鉴定,该2株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氟哌酸、庆大霉素、乙基西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嗪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多粘菌素等17种药物对该2株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水产动物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近海,不但影响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海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还威胁到人类公众健康,因此,开展近海水域病原菌多样性的研究,对于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海水域水产动物病原菌多样性研究主要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局限性,介绍了16S rRNA序列分析、分子杂交、指纹图谱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阐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竞争定量PCR等定量研究技术的应用,展望了病原菌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原位、快速、高通量、灵敏、多技术联合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26.
采用UPPCR-SSCP技术快速鉴定水产养殖病原性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宣宪  周樱  王三英  章跃陵 《台湾海峡》2000,19(4):460-463,T001
采用通用引物PCR配合SSCP分析即UPPCR-SSCP技术,对弧菌科弧菌属中的副溶血弧菌、溶藻酸弧菌、费尼斯弧菌、鳗弧菌、哈维氏弧菌的16S-RN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UPPCR-SSCP技术能较好地鉴别细菌的不同种,但对同种不同株细菌的区分较困难。认为PCR-SSCP是将病原菌至种的有力工具。上研究对水产养殖病原菌的快速诊断与及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溃疡症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患病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病灶上以TCBS及 2 2 1 6E平板划线各分离到两株致病性细菌 ,经人工感染实验可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并从感染鲍分离到同一菌株 ,证明该两株菌为杂色鲍溃疡症的病原菌。这两株菌的特征具明显一致性 :革兰氏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淀粉酶、明胶酶阳性及脲酶阴性 ,可还原硝酸盐 ,不能利用柠檬酸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 ,MR阳性、V .P实验阴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O/ 1 2 9敏感 ,0 %和 1 0 %胰胨水中不生长。经鉴定该病原菌为亮弧菌ⅡVib riosplendidus-Ⅱ。还对亮弧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该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非常敏感 ,这些药物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8.
海月水母水螅体附着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彦涛  孙松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2012,43(6):1091-1095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海月水母(Aurelia sp.1)浮浪幼虫在活体牡蛎、牡蛎壳、扇贝壳、波纹板、网衣(200μm)、PV管等材料上的附着选择性和水螅体在竹竿和水泥块上的增殖问题。实验表明,浮浪幼虫对人工材料(波纹板、网衣、PV管)具有偏好性,附着密度较大;水平放置的附着材料底部附着更多的水螅体。水螅体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在新的栖息地形成水螅体种群,种群扩张过程中存在密度限制,较低密度时水螅体种群增长较快,高密度时水螅体种群增长较慢。作者认为,日益增加的海洋废弃物(塑料、玻璃、木材),以及海底构造物(海水养殖筏、海洋工程)为水螅体提供了更多的附着表面,这有利于水螅体栖息地的扩张,形成更大的水螅体种群。  相似文献   
29.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料对水螅体数量影响显著。水螅体从20℃降温至10℃和15℃可发生横裂产生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内,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释放更多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外,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水螅体数量的增加。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持续时间达到水螅体的响应时间阈值,才能够完成从底栖阶段的水螅体到浮游阶段水母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3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there is an urgent demand for an alternative antibacterial agent to reduce the drug resistanc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Recently, 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 have been viewed as a novel typ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due to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In this study,Ag NPs were biosynthesized with the ginger rhizomes extract. The biosynthesized Ag NPs were characterised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urthermor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Ag NPs were fully analyzed against six typical aquatic pathoge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in ginger extract could function as the chemical reductant to synthesize Ag NPs. Moreover, compared with the Ag NP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methods, the biosynthesized Ag NPs were smaller, and had higher stabil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refore, the biosynthesized Ag NPs using ginger extract may have prospective applications in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