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壳聚糖碱性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接枝反应,采用碱性氨基酸修饰壳聚糖,制备壳聚糖赖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组氨酸衍生物。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元素分析(EA)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赖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组氨酸衍生物、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160、320、64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320、320、640μg/mL,三种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抑菌活性均明显高于未修饰壳聚糖。通过引入碱性氨基酸增加壳聚糖的正电荷有利于提高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2.
海洋脂肪酶ADM47601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和明胶等材料, 进行对脂肪酶ADM47601的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壳聚糖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条件为2% (W/V)壳聚糖, 10% NaOH, 1%乙酸, 0.25%戊二醛, 每克载体添加840U脂肪酶时,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87.06%。使用海藻酸钠-明胶固定化脂肪,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54.45%。使用聚乙烯醇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33.22%。使用海藻酸钠固定化脂肪酶, 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 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17.11%。对比四种不同固定化酶方法, 脂肪酶活力回收率高度高低顺序为: 壳聚糖吸附交联法>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包埋法>聚乙烯醇-硼酸法>海藻酸钠包埋法。  相似文献   
23.
Chitosan composites and derivatives have gained wide attentions as effective biosorbents due to their low costs and high contents of amino and hydroxyl functional groups. They have showed significant potentials of removing metal ions, dyes and pro- teins from various media. Chemical modifications that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tosan derivatives and chitosan composit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nd widely reported in literatures. The aims of this review were to summarize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f the bioactivities of chitosan, highlight the various preparation methods of chitosan-based active biosorbents, and outlin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dyes and proteins from wastewater and aqueous solutions.  相似文献   
24.
孙涛  朱云  王燕萍  谢晶  薛斌 《海洋科学》2012,36(5):65-70
醇沉法制得低聚壳聚糖美拉德反应8、16 h以及24 h的衍生物,分别记为CC-8、CC-16以及CC-24。对3种衍生物进行红外表征和分子量测定,并研究其对超氧阳离子O 2&、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结果显示:反应体系pH呈下降趋势;UV-Vis光谱在280 nm波长处吸收峰有明显增强,反应16 h后增长缓慢;在343 nm的激发波长和420 nm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明显增高,反应16 h后开始下降;3种衍生物均保留着低聚壳聚糖的特征吸收峰;其对O 2&、.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且CC-16抗氧化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25.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以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溶液为水相,用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并对微球形态、粒径分布、溶胀性、蛋白吸附率、溶血率、体外降解率进行了分析。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微球形态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0~400μm;扫描电镜显示,微球内部为三维网络状结构,骨架清晰;pH=7.4的PBS缓冲液中干凝胶微球的溶胀率为218.08%,普通壳聚糖微球为70.98%;1和24h测得凝胶微球的蛋白吸附量分别为13.21和15.68μg/g,普通壳聚糖微球分别为3.71×103和4.83×103μg/g;微球的溶血率小于5%,血液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黏度以及溶菌酶浓度对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的降解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6.
诱导剂OS对切花百合病害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增强切花百合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抗病性,本研究利用壳聚糖(oligosaccharide ,OS)50 mg·L-1、、100 mg·L-1、300 mg·L-1 、500 mg·L-1,浸泡切花百合种球根部与鳞片,通过田间种植和鳞片包埋两个试验,测定其生长指标,POD、PAL、PPO等防御酶活性以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各种浓度的壳聚糖处理百合后,植株叶片防御酶活性增加,病情降低,株高、茎粗等生长性状得到改善,鳞片发子球率增加,病害减少。其中经OS 300 mg·L-1处理的百合在各个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病性上明显高于对照,而且其他浓度均未对切花百合产生药害,说明壳聚糖是一种对切花百合效果较好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制备了O-羧甲基壳聚糖、N-羧甲基壳聚糖和N,O-羧甲基壳聚糖,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以及电位滴定方法对不同取代位置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核磁共振碳谱及DEPT谱可以确定羧甲基壳聚糖中羧甲基的取代位置,电位滴定法可以确定O-位羧甲基、N-位羧甲基以及总羧甲基的取代度,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研究评价了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3种CM-CTS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及3株肿瘤细胞:Bel-7402、SGC-7901及Hela生长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3种CM-CTS对2种肝细胞L02及Bel-7402分泌TGF-α及VEGF水平的影响;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Heps模型,腹腔注射分子量最大的CM-Ⅰ,研究CM-CTS的抑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及取代度不同的3种CM-CTS在0.05~0.8 mg/mL浓度范围内,对L0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Bel-7402、SGC-7901及Hela细胞的增殖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种CM-CTS能提高L02细胞TGF-α分泌水平,抑制Bel-7402细胞分泌TGF-α及VEGF水平;在动物水平上,CM-CTS能抑制小鼠Heps肿瘤生长,且量效关系显著。说明不同分子量及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对肿瘤生长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壳聚糖抑菌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壳聚糖又名甲壳胺,是甲壳素脱乙酰的产物,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壳聚糖来源于甲壳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在地球上含量及为丰富。作为一种天然的多阳离子化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溶性、无毒性和广谱抗菌性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壳聚糖的抑菌方面,关于壳聚糖的抑菌机理抑菌效果和构效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壳聚糖的水溶性较差,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开始致力于其水溶性衍生物的开发和抑菌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进展,为壳聚糖在抗菌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作者就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