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矿井水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采用环境同位素作为天然示踪剂可以标识矿井水分布、运移和补给规律,为矿井水害的防治提供直接依据,实例表明,采用该技术具有快捷、准确以及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2.
Large-scale steady-state groundwater flow in atoll carbonate platforms results from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induced density gradients. Atolls are built on top of a basaltic substrate that provides geothermal heating from beneath. Moreover, they are immersed in the tropical ocean where temperature decreases rapidly with depth.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in these platforms has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geothermal heat flux because it is capable of generating inward and upward flow of oceanic origin water by buoyancy effects. This study shows that hydraulic circulation occur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 geothermal flux becaus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ld subsurface ocean waters with the warm surface conditions is sufficient to maintain a convection cell within the carbonate platform. Using a one-dimensional analytical model, validated by more sophisticated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s, we can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driving forces. The flow rate inside the platform is, in fact, a function of the ratio of the geothermal flux to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ocean. It increases with the geothermal flux but decreases with the oceanic temperature gradient. This one-dimensional model also shows that taking salinity effects on density into account increases the flow rates transiting through the platform by a third.  相似文献   
73.
Near Bordeaux (France), the Oligocene aquifer i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A high-resolution seismic campaign and several exploration wells helped to clarify the geometry of this formation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 Medoc Tertiary aquifers. The major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these new data is the existence of a soft deformation inducing two different deposit areas, showing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ickness, type, hydraulic properties, etc.). The presence of an erosional gap area affecting the Oligocene formations lead us to propose a new image of groundwater flow in the area, in the context of a predicted intensive exploitation of this resource. To cite this article: F. Larroque, A. Dupuy, C. R. Geoscience 336 (2004).  相似文献   
74.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用地下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转折。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良好、变化稳定、便于利用、不容易受污染等优点,因此它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本身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质营力、信息载体、生态环境因子和灾害因子。因此开展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规律的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布局设计和实施等水文地质研究是一门关系到人类生活、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重要学科。笔者着重论述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是和人类社会的诞生、繁衍和发展紧密相关的。随着科学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该学科已从原来的基础学科逐渐向应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后在加强水文地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十分重视满足国民经济需求和面向市场应用的研究。最后,从世界面临严重缺水和水污染的现实、科学发展的必然和国际学术组织和学者对地下水学科的重视,以及当前人才市场对该学科人才需求等方面指出,21世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5.
新驿煤矿下组煤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收集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开采16煤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八采区16煤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突水系数分区图。经综合分析对比,采用大井法的预测结果:即开采16煤正常涌水量为482m3/h,最大涌水量为540m3/h;奥灰突水量初期为1 083~10 640m3/h,一般为660~4470m3/h;如对奥灰采取疏排降压方案,疏降排水量预计为770m3/h。此结果可作为矿井回采阶段防治水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当地地形地貌、暴雨特征、流域面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泥石流物源的调查与分析研究,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流速缓的特点,结合受灾对象及其分布区域与整体布局和局部治理的关系,按照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设置了拦挡滞洪、导流防护、漫水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程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导流堤的建筑限制泥石流的流速、流向,将泥石流顺畅地通过受灾对象比较集中的区域,排入下游非危害区;漫水路为当地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又是应急通道。工程实施后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7.
李清  李益湘 《安徽地质》2010,20(4):283-286
根据合肥地区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浅层地热能在合肥地区应用的适宜方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层地热能应用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自动控制与监测、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合肥地区推广应用浅层地热能,实现浅层地热能与地源热泵系统、建筑空调系统相匹配。  相似文献   
78.
安徽省公益性水工环地质工作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国林  吴泊人 《安徽地质》2012,22(1):55-58,62
水工环地质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为它服务的一项工作,社会需求是水工环地质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种种原因,安徽省围绕社会需要开展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前瞻性和战略性仍显不足,至今没有完全摆脱紧跟追随的被动局面。本文在总结安徽省水工环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布署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9.
豫西诸煤田主采煤层二1煤层顶板非原生顶板,而是滑动构造的滑覆体。其由下而上可分为断层带、破碎带、裂隙带。它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力学强度指标较低,回采中顶板不易管理。按其稳定性可分为较稳定的、不稳定的和极不稳定的三类,且以后两类为主,对这些顶板管理的基本措施是:短工作面,控顶距,快速推进,及时放顶,正常循环,不放大炮。   相似文献   
80.
太平煤矿深厚土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对太平煤矿3号煤区深厚土层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测及室内外实验结果,分析了主要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对3号煤开采的影响,对矿区防水煤岩柱留设高度进行了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