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15年3月"海马"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首次发现活动冷泉,并命名为"海马"冷泉,此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了3个航次,对"海马"冷泉开展进一步勘查和研究。本次研究在综合分析4个航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初步阐述"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和流体活动等特征。总体而言,"海马"冷泉区地势平缓,气体渗漏现象非常发育,是以CH4为主要气体渗漏形成的活动冷泉区,且气体渗漏活动具有时空迁移性。气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海马冷泉区的CH4为混合成因气,且以微生物成因为主;"海马"冷泉区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化能自养冷泉生物群落,冷泉区种类丰富,目前已报道了多个冷泉生物新种。这些发现为研究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环境效应、冷泉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和南海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物种迁移贯通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文章根据2016-2017年夏季的调查资料,对2016-2017年夏季舟山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态及浮游植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7年夏季舟山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且由近岸至外海递减;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其密度、多样性指数均由近岸至外海递增;受其他因素影响,富营养化程度与浮游植物多样性关系的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运林  秦伯强  朱广伟 《湖泊科学》2020,32(5):1348-1359
过去40年,全球气候变暖、辐射变暗和变亮、风速减弱、气候异常波动等自然环境变化以及筑坝建闸、岸堤硬质化和调水引流等强烈人类活动势必会深刻改变太湖湖泊物理环境和过程,驱动湖泊生态系统演化.基于历史文献、档案数据以及气象水文和透明度等长期观测数据,本文系统梳理了太湖气温、水温、风速、水位和透明度等物理环境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气温和风速、水位和透明度相互协同作用机制及其潜在生态环境意义.受全球变化和城市化等影响,过去40年太湖气温和水温呈现显著升高趋势,而近地面风速则表现为持续下降,湖泊增温和风速下降有利于藻类生长和蓝藻水华漂浮聚集,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蓝藻水华出现频次和集聚的面积.为防洪和满足流域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闸坝管控和调水引流使太湖水位呈现缓慢增加趋势,而入湖污染物增加和富营养化则造成水体透明度逐渐下降,致使透明度与水位(水深)的比值明显降低,减少了湖底可利用光强,恶化水下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太湖水生植被和草型生态系统退化.湖泊物理环境长期变化逐渐拓展了太湖藻型生境空间而压缩了草型生境空间,加剧了草型生态系统向藻型生态系统转化和增强了藻型生态系统的自我长期维持.太湖湖泊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也会部分抵消流域营养盐削减和湖体营养盐下降对藻类生物量和蓝藻水华的控制,增加了太湖蓝藻水华防控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难度.这意味着未来流域控源截污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而湖泊水位等物理环境的有效管控是应对藻华加剧和恢复草型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溶解性有机质与水生生物的直接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解性有机质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然而在环境科学领域内,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长期以来仅仅被作为惰性的吸附剂对待,其自身的与生物的直接作用却一直被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溶解性有机质自身即具有生物效应.它能在生物表面吸附.并影响细胞膜的电化学性质与膜渗透性,能被生物吸收,进而诱导...  相似文献   
6.
Reef Check方法在三亚珊瑚礁区域的应用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Reef Check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在中国运用Reef Check方法对海南省三亚大东海区域的珊瑚礁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珊瑚礁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珊瑚礁地质类型及分布等方面的状况以及所反映的区域性生境特征,指出了Reef Check调查方法的良好应用性。  相似文献   
7.
福建海岛潮i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862种,其中动物为734种,藻类为128种.对1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3个类型(1)开敞海域群落,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2)近岸港湾群落,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3)河口群落,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生境密切相关.盐度和水扰动程度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珊瑚礁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 ,珊瑚礁生态系统优美的水下景观及其在旅游和渔业方面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不断地被认同 ,但同时人类的活动却严重影响了它所维持的生态平衡 ,这引起了人们 ,尤其是科学家、政府部门的关注。其实 ,早在19世纪CharlesDarwin时代的科学工作者们就对珊瑚礁的生物学、地质学有所研究 ,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对“生态学”的提出及其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应用[1],为珊瑚礁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接着 ,生态系统的概念也被引入到珊瑚礁的研究中。但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对复杂的珊瑚礁生态系的大部分的理解仍然处于初始状…  相似文献   
9.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1.1 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水生野生动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我国鱼类约有2100种,水生野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