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梅 《海洋世界》2005,(8):39-40
长久以来,海洋生物学家就对用肺呼吸的海洋生物的深潜功能与令人惊叹的潜水时间困惑不解,因为这违反了动物的生理学规律。如果能够解释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对人类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一定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00~17∶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00~7∶00;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日呼吸速率,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马尾松林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降低程度高于板栗园和百喜草地,且对夏季的降低程度影响最大.而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为IRGA法的27.5%~218%,平均为76.2%.当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时,AA法比IRGA法高估了土壤呼吸速率;反之,AA法则低估了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3.
吕建华  季劲钧 《大气科学》2002,26(1):111-126
在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包括对值被生理过程,如(1)光合作用:(2)呼吸;(3)分配和(4)物候等新的描述方法。对青藏高原上30个站点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高压上地表辐射及水热物理通量以及地表拖曳系数和地面反照率的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由东南和西北增加,高原西北部地表反照率较高,东南部地表反照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选取相邻的、土壤类型相同的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以及不同开垦殖年限的已垦湿地农田,综合运用多种微生物指标,全面地评价沼泽湿地垦殖后土壤有机碳的动态。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垦殖初期(1~3年),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商以及基础呼吸(BR)都迅速降低,而代谢商(qCO2)、PR/BR和PR/MBC比值却不断升高。表明湿地垦殖后,有机碳的可利用性下降,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造成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损失。各种微生物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综合这些微生物指标能够全面地、准确地评价沼泽湿地垦殖后土壤有机碳的动态。  相似文献   
5.
综论土壤呼吸各组分区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土壤呼吸各个组分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是定量评价植物和土壤碳平衡及能量平衡的 重要基础。目前区分土壤有机质分解呼吸和根呼吸的方法主要有成分综合法、壕沟法、根分离法、 林隙法、根生物量外推法、同位素法, 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的方法有同位素稀释法、模 拟根际沉降物法、14CO2 动态法、根系分泌物洗涤法、δ13C 微生物量法及一些非同位素法的联合。 土壤呼吸各组分区分研究中, 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区 分方法的改进、完善和创新, 不同区分方法间的比较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土壤呼吸不仅是反映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地处典型干旱区的石羊河下游,以流动沙丘和去除土壤结皮人工梭梭林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了栽植约40 a、30 a、10 a和5 a的人工梭梭林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土壤呼吸日变化,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梭梭林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为明显的单峰曲线,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日最大排放速率出现在12:00~14:00时,最小值出现在8:00时左右。(2)梭梭林营造和去结皮处理显著提高了沙漠土壤呼吸速率,而且不同林龄土壤呼吸速率大体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递增,表现为MC >40 a>30 a>10 a>MS >5 a,非生长季表现为MC >40 a>10 a>5 a>30 a>MS。(3)不同林龄梭梭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生长季(8 月)的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强于非生长季(1月)。(4)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呼吸均与0~5 cm土壤水分显著相关,且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分别为Y =-0.205 8X 2+0.946 5X-0.316 6(R 2 =0.506 2,P= 0.041 7)和Y= 0.118 7 X 2+0.156 3X+0.118 8(R 2=0.675 7,P =0.001 1);但与10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水分是影响人工梭梭林土壤呼吸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人工梭梭林的营造有效改善了沙漠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了土壤碳通量水平,以土壤结皮破坏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梭梭林退化和沙漠化必然在短期内加剧碳排放。因此,需要在沙漠地区合理营造人工林,并在造林和林业管理过程中注意保护土壤结皮,以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7.
震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呼吸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地震灾区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呼吸间的关系,选取2种典型气候区(干旱河谷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研究区,设置人工恢复、未受损、自然恢复3种恢复方式的固定样地,定期测定土壤呼吸与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效磷、容重、孔隙度、电导率和pH值),并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气候类型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容重、孔隙度、电导率以及土壤呼吸,表现为干旱河谷气候区显著优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恢复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效磷含量、C:P、N:P、容重、孔隙度和电导率,基本表现为未受损样地优于人工恢复样地优于自然恢复样地;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土壤物理性质和除全磷、有效磷外主要土壤养分的流失。两种气候区土壤呼吸的影响因子不同,干旱河谷气候区主要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pH值、容重和孔隙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容重和孔隙度。本研究为评价和优化西南地区灾后恢复治理措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对其生态安全维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光合生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Muell)J.Ag.色素组成及含量、光合放氧及呼吸耗氧速率、P/R(净光合放氧速率/净呼吸耗氧速率)、抗氰呼吸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该海域漂浮浒苔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且有抗氰呼吸的存在,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刺参染色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取材容易、结果稳定可靠的刺参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rtfcus)胚胎和成体为材料对刺参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原肠后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获得分裂相效果最好;以成体呼吸树、成体肠组织为材料时,也能获得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但存在着细...  相似文献   
10.
为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及底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在胶州湾筏式养殖水域,建立了底栖生物生产力现场测试系统(BCSPM),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测定了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了氧通量、估算了底栖总初级生产力和群落呼吸。在光照较强的中午时刻测定的群落总生产力为20.76mgCm^-2h^-1;养殖水域沉积物中的群落呼吸要高于邻近水域。BCSPM整体运转良好,初步结果为系统的改进和进一步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