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1981年3月在西沙群岛永兴岛采集原绿藻标本。用光镜和电镜对所采原绿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绿藻为简单的原核、单细胞藻类,在同一生境的相同宿主体表有4种不同的细胞构造类型:第1种类型,中央大“液泡”,类囊体单条、平行分散于周围区的细胞质中;第2种类型,中央是大“液泡”,周围区内类囊体多,并形成垛叠;第3种类型,许多小泡充满细胞的大部分,类囊体穿插于小泡之间;第4种类型,有中央大“液泡”,还有许多小泡分散在细胞周围区。上述分类以类囊体和“液泡”的结构和分布为主要分类依据,反映出不同结构的进化意义。表明中国西沙群岛有丰富的原绿藻资源。  相似文献   

2.
郑兰娜 《海洋与湖沼》1982,13(4):346-349
海黾属(Halobates)是半翅类水黾科(Gerridae)的海洋昆虫。海黾是一种无翅的海面漂浮动物(Pleuston)。海面常见的漂浮动物还有呈蓝紫色的僧帽水母(Physalia)、帆水母(Velella)、海神鳃(Glaucus)及紫茗荷(Lepas Dosima fasicularis)等。它们彼此依存而形成了海面生物的食物网。 虽然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但在海洋里却只有少数几种海黾。海  相似文献   

3.
美丽斜纹藻的碎屑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异枝麒麟菜和扇形叉枝藻卡拉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8-1990年以海南文昌海藻养殖场进口的异枝麒麟菜和在山东省青岛市采集的扇形叉枝藻为材料进行多糖产率,凝胶强度、粘度、凝固点、融点、硫酸酯和3.6-内醚-半乳糖含量分析,同时用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它们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5.
华北两种普林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我国华北两种普林藻(Prymnesium)。一种产于咸淡水,是我国首次正式报道的小普林藻(P.parvum N Carter);另一种产于海水,根据其鞭毛上有突起的特征定为一新种——突起普林藻(P.papillatum Tseng et J.F.Chen,sp.nov.)。小普林藻是北方沿海半咸水养鱼池的害藻,由于它的繁殖导致栽培鱼类大量死亡;突起普林藻经过初步试验证明也是一种能产生毒素的藻类。  相似文献   

6.
华北半叶紫菜藻胆体的光谱特性和光能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藻的光合器是由叶绿体和藻胆体组成的。藻胆体由多种藻胆蛋白和在结构上起连接作用的无色蛋白或多肽所组成。藻胆体与类囊体片层紧密结合,在单位类囊体的片层上藻胆体的数目因生物种类不同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为400—1200个/μm~(-2)。 藻胆体的功能是捕获光能和将光能传递给类囊体片层上叶绿素a,以进行光合作用。 红藻藻胆体中藻胆蛋白之间光能传递顺序为:R-藻红蛋白→R-藻蓝蛋白→别藻蓝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2月—2010年1月,共采集黄河三角洲流域分布的河蚬498个,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年周期变化,利用考马斯亮蓝方法进行了蛋白质含量的年周期测量。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分布的河蚬雌雄异体,性比为1:1,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排尽休止期。配子发生期开始于2月份,一年内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为每年的6月中旬和10月上旬。蛋白质含量无性别差异,闭壳肌和外套膜的蛋白质含量全年都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波动,性腺-内脏团和足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并分别在5月份和5、8月份达到峰值,与河蚬的繁殖盛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碱对坛紫菜体细胞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精子超低温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于1991年11月-1993年5月对中国对虾纳精囊中精子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自然海水或人工海水作基础液添加10%DMSO(V/V)及5%-10%的甘油配制成抗冻稀释液,稀释中国对虾精子进行超低温保存最有效,存活率在60%以上;保存94-138d,解冻后作人工授精,受精率最高达59%;稀释液中Mg2+,K+,Ca2+为超低温保存所必需,但Ca2+浓度过高则不利于精子的保存。光镜及电镜观察表明。冷冻对中国对虾精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棘突”的折断,严重时须体脱落仅剩精核;冻伤的精子不发生正常项体反应,不形成项体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体内寄生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斌  牟仁仆 《海洋科学》1984,8(2):47-48
微孢子虫(Microspridians)属原生动物,广泛地寄生于昆虫、鱼类及甲壳动物体内,种类繁多。在虾类中,已知野生的桃仁对虾(Penaeus duorarum)、褐对虾(Penaeus agtecus)、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等体内都发现过微孢子虫寄生,人工养殖的虾中也偶尔有发现。它们多通过捕食被微孢子虫寄生的其他动物后而被感染。微孢子虫在虾体肌  相似文献   

11.
丝指鳒鲆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编写中国鲽形目鱼类志过程中,发现鳒鲆属(Psettina Hubbs,1915)一新种,现予描述。模式标本分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海洋研究所。 丝指鳒鲆(新种)Psettina filimana sp.nov.(图1) 鉴别特征 本种与日本南部的土佐鳒鲆(Psettina tosana Amaoka,1963)很相似而后者较大,体长70—183.2毫米;左胸鳍较圆,第三鳍条不突出;体长为头长3.9—4.5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3种野生鲳属鱼银鲳、灰鲳和中国鲳肌肉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组成,并对野生和养殖银鲳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质银鲳显著高于灰鲳和中国鲳(P<0.05),粗脂肪则以灰鲳最高,中国鲳最低;野生和养殖银鲳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3种鲳鱼肌肉中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MUFA含量银鲳>灰鲳>中国鲳(P<0.05);PUFA含量和EPA+DHA含量3种鲳鱼无显著差异(P>0.05);3种鲳属鱼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EPA+DHA含量平均占PUFA的82.54%;野生银鲳的PUFA含量是养殖银鲳的1.53倍。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量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3种鲳属鱼的E/T、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野生银鲳肌肉的D/T和E/N显著高于养殖银鲳(P<0.05),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无明显差异。该结果说明3种鲳鱼营养组成合理且银鲳更胜一筹,同时野生银鲳品质优于养殖银鲳,但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3.
蜈蚣藻、蜈蚣藻节夹变型和拟厚膜藻卡拉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88-1990年对采自青岛的蜈蚣藻,河北的蜈蚣藻节夹变型和浙江的拟原膜所含多糖的产率,物理性质,化学组化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拟厚膜藻多糖无凝固性;蜈蚣藻多糖凝固性很低;蜈蚣藻节夹变型多糖有些凝固性,是三者中凝固性最好的。  相似文献   

14.
厦门海域产的剌胞栉水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书院 《海洋与湖沼》1980,11(3):255-258
栉水母类通常皆具粘细胞(Colloblast)而无刺胞(Nematocyst),唯一的例外是刺胞栉水母(Euchlora rubra K?lliker),具有刺胞而无粘细胞。由于个体较小和分布范围不广,过去有关刺胞栉水母的报道很少。自1853年K?lliker氏定名以来,发表有关的论文还不到十篇,从动物亲缘关系和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栉水母还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从2株南极海洋寡营养细菌(Alteromonas stellipolaris,菌株AT82和AT52)中提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分不同处理组免疫注射三疣梭子蟹,在免疫后第3、6、9、12天分别检测梭子蟹血清的抗菌活力、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力等非特...  相似文献   

16.
廖玉麟 《海洋与湖沼》1983,14(4):407-41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60年在中国南部采集的蛇尾类中,有7个标本是盘棘蛇尾属Ophiocentrus Ljungman,1867的一新种。现描述如下。系统描述阳遂足科 Family AMPHIURIDAE Ljungman,1867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人源、哺乳动物源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8.
半叶紫菜华北变种的丝状体成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1996年6月-1997年5月,在采用半叶紫菜华北变种的丝状体(A)和野生半叶紫菜华北变种的叶状体果孢子(B),分别接种贝壳丝状体,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壳孢子成熟,放散条件、大小及幼苗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的壳孢子较小,人,放散温度为10℃;幼苗的长度在10-22℃的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幼苗的形态与温度无关,在15-20℃放散单孢子,B的壳孢子较大,成熟较容易,放散温度为14℃;  相似文献   

19.
于2010年从宁德患病大黄鱼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NPL1006,经鉴定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黄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7.96×103CFU/g体重。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PL1006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和诺氟沙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采用纸片法检测得到NPL1006的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明胶酶和淀粉酶活性。胞外产物感染斑马鱼研究结果显示其LD50为1.20mg蛋白/kg体重。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NPL1006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对大黄鱼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纪明侯 《海洋科学》1985,9(5):44-45
紫菜类红藻是亚洲沿海居民很久以来所喜爱的一种副食品。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40%左右)和糖类(30%以上)。1961年,Turvey等提出脐形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所含多糖主要为紫菜胶(Porphyran)。 我国南方福建沿海大量人工养殖坛紫菜(P.haitanensis),主要用作副食品。近来有的生产单位用坛紫菜试生产琼胶(agar)。但关于坛紫菜多糖的化学结构究竟如何?是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