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性类固醇激素对动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但其对鱼类雌、雄生长差异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 为进一步了解动物雌雄生长差异的内在原因, 本文通过在体注射和荧光定量PCR 方法, 比较了性类 固醇激素(E2、MT)对尼罗罗非鱼雌鱼和雄鱼的生长及对垂体GH、肝脏GHR1、IGF-I mRNA 表达的 影响。结果表明: 性类固醇激素E2 和MT 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及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的 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二态性。E2 明显促进雌鱼的生长但不显著影响雄鱼的生长, MT 显著促进雄鱼和雌鱼的生长; E2 可使雌鱼垂体GH 和肝脏GHR1 、IGF-I 的mRNA 水平显著升高 (P<0.05), 但降低雄鱼垂体GH和肝脏GHR1的mRNA表达; MT 显著提高雄鱼垂体GH和肝脏GHR1、 IGF-I mRNA 水平(P<0.05), 但降低雌鱼垂体GH 的mRNA 表达, 促进雌鱼肝脏GHR1 mRNA 的表达, 但对雄鱼肝脏GHR1 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雌鱼(P<0.05).上述结果表明, 性类固醇激素对不同性别尼 罗罗非鱼的生长及生长轴相关基因的mRNA 表达有不同的影响, 表现出明显的性别二态性, 提示不 同性别鱼体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尼罗罗非鱼雌雄生长二态性的另一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玲玲  余莉  李长红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2021,52(6):1456-1464
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是CC型趋化因子的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GPCRs)家族成员,与过敏等多种炎性疾病密切相关。为探讨香鱼CCR3(PaCCR3)在响应鳗弧菌感染时的表达变化,从转录组测序数据中获得了PaCCR3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aCCR3具有7次跨膜结构,与胡瓜鱼CCR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84.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哺乳类、两栖类和鱼类CCR3单独成簇,鱼类CCR3形成一个大簇;PaCCR3与胡瓜鱼CCR3进化相关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aCCR3基因mRNA在单核/巨噬细胞(MO/MФ)中表达量最高;鳗弧菌感染后肝、脾和头肾中PaCCR3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且香鱼MO/MФ经鳗弧菌体外刺激后,PaCCR3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经鳗弧菌体外刺激后,香鱼MO/MФ中PaCCR3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综上,PaCCR3基因mRNA及其编码蛋白响应于病原体感染而被诱导表达。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香鱼CCR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响应于鳗弧菌侵染,它可能通过介导MO/MФ的功能活性参与免疫应答,可为深入探究鱼类CCR3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缺氧对大弹涂鱼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模拟缺氧环境(溶解氧1.5±0.11mg/L),探究急性缺氧(1h,3h和6h)对大弹涂鱼缺氧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6h缺氧过程中,对照组实验鱼肝脏中缺氧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缺氧处理组实验鱼肝脏中缺氧诱导因子(HIF)、葡萄糖转运体、脯氨酰羟化酶和Bcl2/腺癌E1B19KD交互蛋白3基因的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在6h处理时间内逐渐上调,但肿瘤抑制蛋白p53基因的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在1h时显著最高;缺氧处理组实验鱼肝脏中乳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逐渐下调,在6h时达到最低;但肝脏中葡萄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在3h时显著增加,随后逐渐降低,在6h时达到最低;在整个缺氧过程中,缺氧处理组实验鱼肝脏中缺氧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HIF信号通路在缺氧应答中被激活;缺氧胁迫会抑制鱼类需氧代谢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半胱胺盐酸盐(CSH)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调节的作用,设计了长期和短期2个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剂量100μg/g体重)方法,分析CSH对尼罗罗非鱼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和肥满度的影响,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在注射CSH后不同时段(6h,12h,24h,2周)尼罗罗非鱼垂体GH、肝脏GHR和肝脏IGF-I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CSH组尼罗罗非鱼的绝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CSH后12h、24h垂体GH和肝脏GHR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周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注射CSH后6h肝脏IGF-I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12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4h和2周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以上结果提示,CSH可显著上调尼罗罗非鱼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鱼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将两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分别在常温(30.5±1.0)℃和低温(20.0±0.5)℃环境下饲养7 d,并于第1天、第4天、第7天3个时间点采集肝脏、肌肉和腹腔脂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5个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探究低温胁迫对军曹鱼脂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第1天时,肝脏的肉碱脂酰基转移酶-1基因(cpt-1)、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hsl)以及肌肉的cpt-1、hsl、单酰基甘油酯酶基因(mgl)等显著上调(p<0.05),肝脏、肌肉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c)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以及腹腔脂肪(IPF)5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第4天时,肝脏的cpt-1、hsl、mgl和肌肉的hsl、mgl、acc、fas以及IPF的cpt-1、hsl、mgl、acc等表达上调(p<0.05),肝脏的acc、fas表达显著下调(p<0.05);第7天时,肝脏和IPF的cpt-1、hsl、mgl、acc和肌肉的hsl、mgl、acc等表达上调(p<0.05),肌肉cpt-1和肝脏fas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在低温胁迫前期通过抑制脂合成代谢,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质水解,通过抑制腹腔脂肪的脂质分解来响应低温胁迫;在低温胁迫后期,军曹鱼幼鱼脂合成和分解代谢均显著提高,且利用脂肪酸提供能量的主要组织由前期的肝脏和肌肉转变为肝脏和腹腔脂肪。  相似文献   

6.
建立丁胱亚磺酰亚胺(L-Buthionine Sulfoximine,BSO)排空小鼠肝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模型,研究噻唑烷酸(N-acetyl-glucosamine-thiazolidine-4(R)-carboxylic acid,GlcNAcCys)提高肝组织GSH含量,保护肝脏免受外源性毒物、药物损伤的可能机制。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SO组及GlcNAcCys不同剂量组小鼠注射BSO(6mmol/kg体质量,i.p.)。2 h后,正常对照组和BSO组注射生理盐水,GlcNAcCy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GlcNAcCys(200、4009、00 mg/kg体质量)。6 h后,用Ellman’s法测定肝匀浆总巯基(Total Sulfhydryl,T-SH)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GSH含量;用试剂盒检测肝匀浆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RT-PCR法检测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yl-L-cysteine Ligase,GCL)基因表达。GlcNAcCys能够提高肝匀浆中T-SH和GSH含量,增强抗氧化酶GR、GST活性,RT-PCR结果显示,GlcNAcCys能够诱导GCL mRNA的表达。GlcNAcCys能够提高肝组织T-SH、GSH的含量,增强GST、GR酶活力,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脏免受毒性中间代谢物的损伤。GlcNAcCys提高肝组织T-SH、GSH含量的机制与其诱导GCL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牛磺酸在鲫鱼生长、肠道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 面的作用。试验以480 尾[初始体质量(29.07±0.19)g]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6 组, 每组设定4 个重复, 每个重复有鱼20 尾。鲫鱼基础饲料中添加的牛磺酸的剂量分别是0.0、1.0、 2.5、4.0、6.0 以及9.0 g/kg, 以0.0 g/kg 添加组为对照组, 试验持续8 周。结果表明: (1) 牛磺酸对鲫 鱼有促生长作用, 6.0 g/kg 添加组的鱼的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蛋白质效率, 饲料系数等都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2) 牛磺酸能促进肠绒毛的生长, 降低隐窝深度。(3) 牛磺酸提高了鲫鱼血清中T3、 T4 的含量, 添加6.0 g/kg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此时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 (P<0.05).(4) 氨肽酶N(APN)、小肽转运蛋白(PepT1)、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L-氨基酸转 运载体蛋白(LAT2)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牛磺酸剂量增加而上调, 6.0 g/kg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 实验组(P<0.05).由此可见, 适量添加牛磺酸能影响鲫鱼生长、肠道细胞增殖及蛋白消化吸收相关基 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4、8、12、24、48、72、96h和7、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个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C型溶菌酶(C-Lyz)、热休克蛋白(Hsp)-7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I、T细胞表面受体CD4和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mIg)D这13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注射免疫后,3个组织中,除了mIgD和TLR5M基因,其余11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上调表达,上调表达高峰均在12~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30倍;mIgD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或无显著差异,基因表达量最低值出现在8~12h,最低值是对照组的0.02~0.2倍;TLR5M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在头肾和脾脏组织中,除了TLR5M、CXC、C-Lyz和mIgD 4个基因其余9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均早于鳃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能引起牙鲆脾脏、头肾和鳃免疫相关基因的快速变化。脾脏、头肾中基因的表达量大多显著高于鳃组织,且表达高峰值的出现早于鳃组织。注射免疫后,脾脏或头肾组织中TLR2、NF-κB和IL-6基因的表达量上调较快、较高,可作为注射免疫鳗弧菌全菌灭活疫苗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本研究为牙鲆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饲料脂肪营养对封闭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脂肪代谢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单因素设计,即4个脂肪水平——12%、15%、18%、21%(以Ⅰ、Ⅱ、Ⅲ、Ⅳ组表示),共4个处理组,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25尾鱼。试验鱼为初始体质量(333.25±20.71)g的道氏虹鳟幼鱼,试验期77 d。结果表明,与后3组相比,Ⅰ组试验鱼增质量率显著提高17.20%~33.17%,Ⅰ和Ⅱ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Ⅲ和Ⅳ组6.20%~20.56%(P0.05);脂肪合成酶类FAS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脂肪分解酶类LPL、HL及L-CPTⅠ活力变化特征与之相反(P0.05)。其中,Ⅰ组FAS活力显著高于Ⅲ、Ⅳ组7.5%、8.7%;L-CPTⅠ活力显著低于后3组13.08%~16.35%;Ⅳ组LPL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前3组18.8%~44.7%(P0.05或P0.01);I组肝脏FAS的mRNA表达量比后3组显著高48.29%~55.15%(P0.05);LPL呈相反特征,Ⅳ组显著高于前3组36.72%~113.59%(P0.05或P0.01);Ⅰ组肌肉FAS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66.82%(P0.05);LPL表达丰度随脂肪水平升高先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该结果特征与肝脏中该两种酶活力变化具有同步性。研究发现,随饲料脂肪水平变化,肌肉FAS mRNA表达量变化比肝脏更明显且规律性更强,而肝脏LPL mRNA表达量变化较肌肉更明显。本试验初步确定,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330 g左右道氏虹鳟饲料蛋白水平在45%时,脂肪水平以不超过1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肝脏功能基因、开发环境检测标记基因,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分别测定了性成熟雌、雄弓背青鳉肝脏转录组,并获得80095044和87043984条clean reads,合并拼接出49912个unigenes(N50=2394bp)。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在雌、雄弓背青鳉肝脏组织中存在571个差异基因(DEGs),其中364个在雄鱼中高表达,207个在雌鱼中高表达。GO和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激素合成、免疫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卵黄发生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在转录组中筛选到了多个环境雌激素相关标记基因(vtgs,chgs,er,cyp450等),且这些基因在雌鱼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鱼。研究结果丰富了弓背青鳉的基因资源,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数据,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鱼类肝脏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PCR和RACE技术克隆鲫鱼半胱亚磺酸脱酸酶CSAD基因c DNA序列,并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CSAD m RNA在鲫鱼不同组织和昼夜节律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还研究了牛磺酸对鲫鱼肠道CSAD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鲫鱼CSAD基因c DNA序列包含186bp的5?UTR序列,675bp的3?UTR序列,1503bp开放阅读框,编码50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鲫鱼和鲤鱼的同源性为97.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鲫鱼与鲤鱼之间的亲缘关系最接近,置信度为100。经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6.82k Da和5.77;(2)Ca CSAD m RNA在肌肉、心脏、肠道及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在脑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3)鲫鱼肠道CSAD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6:00am点时最高,9:00pm点时相对表达量最低;(4)鲫鱼CSAD的相对表达丰度随着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鲫鱼CSAD基因的分子特征,同时将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SAD营养调控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对常用消毒剂药物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Ⅰ、Ⅱ相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对剑尾鱼的96hLG0为2.15mg/L。TCCA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胱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GST和EROD的诱导响应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雄性个体GST对TCCA暴露响应比雌性个体敏感。  相似文献   

13.
瘦素(Leptin)是在动物摄食和能量代谢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蛋白。为研究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中Leptin基因(AfLep)的结构和功能,作者克隆了其c DNA序列全长。结果显示AfLep由1315个核苷酸组成,含1个长度为516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蛋白由1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具有长度为20aa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中AfLep与其他鲤科鱼类的Leptin蛋白聚为一簇,与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进化相关性最高。多重序列比对显示AfLep与齐口裂腹鱼Leptin蛋白相似性最高(86.7%),与鲤科其他鱼类间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AfLep具有脊椎动物Leptin蛋白的4个保守?螺旋结构,其三级结构与人Leptin相似。AfLep在光唇鱼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肾,其他组织中仅有微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禁食后光唇鱼肝脏AfLep表达量降低(P0.05),禁食1d、3d、7d时的表达量分别比与禁食前降低了58.25%、73.82%和92.05%;禁食1d和3d的鱼经再投喂后肝脏AfLep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禁食7d的鱼再投喂后AfLep表达量仅略有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AfLep参与了光唇鱼的摄食管理和能量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和35)和规格体重[S组(1.55±0.37) g, M组(3.92±0.74) g, L组(9.08±1.38) g]对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幼鱼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横带髭鲷幼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盐度恒定时,横带髭鲷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体重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呈一元三次函数关系,体重与单位体重的排氨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盐度和体重对横带髭鲷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盐度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三种规格横带髭鲷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耗氧率在盐度20时出现相对最大值,而排氨率则在盐度25时出现相对最大值。三种规格横带髭鲷幼鱼O︰N值均随盐度的上升呈波动趋势, O:N值波动范围在5.035~7.533之间,其总平均值为5.916;同一规格不同盐度间O︰N值差异不...  相似文献   

15.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了解互花米草群落的甲烷通量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净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的总体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区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无明显规律且差异较大。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环境因子对CH4排放有综合调控作用,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影响土壤中与CH4产生有关的微生物影响CH4通量。②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夏季最高、冬春较低;日通量则处于不规则的波动中,但总体白天通量高于夜晚。CH4通量季节差异与温度、生物量和光照呈正相关,温度影响参与CH4生成的微生物的活性,生物量为CH4产生提供有机质原料,光照则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有机质的合成;日通量差异除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外,最主要还受到潮汐变化的影响。③无潮水覆盖时CH4通量远大于有潮水覆盖时。有潮水覆盖时互花米草下部作为CH4排向大气的重要通道受阻,同时CH4被储存于土壤或排放到潮水中,落潮后才进入大气,因此CH4通量更低。④刈割会降低CH4通量。互花米草植株为CH4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原料,同时利用通气组织将CH4排放到大气,刈割切断了CH4传输途径并减少了地上生物量,因此降低了CH4通量。  相似文献   

1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能防止过氧化氢对生物体的氧化应激。该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GPx3a(PmGPx3a)的全长c DNA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作者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PmGPx3a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究了PmGPx3a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盐度、重金属和细菌)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mGPx3a c DNA全长113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651 bp,预测编码216个氨基酸。PmGPx3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的GPx3a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低盐胁迫下,PmGPx3a在肝胰腺中相对表达量都为上升的(p0.05)。在铜、锌、铬胁迫中,鳃中的PmGPx3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肝胰腺中呈现上升趋势。在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刺激下,PmGPx3a在血淋巴中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4 h后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2.2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mGPx3a基因参与了斑节对虾对环境胁迫和氧化应激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微粒体谷光甘肽硫转移酶(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MGST)作为膜结合蛋白之一,具有谷光甘肽转移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细胞及细胞器的抗氧化胁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MGST基因在紫菜(Pyropia yezoensis)中的鉴定与分析还未见报道。本文采用RACE-PCR方法首次克隆了条斑紫菜的微粒体GST基因的全长,命名为PyMGST3,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该基因的序列及诱导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原核表达进一步验证了该基因的酶活性及在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yMGST3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为681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417bp,5'-UTR长度80bp,3'-UTR长度184bp,在受到Cd~(2+)和Cu~(2+)胁迫时,上调表达;PyMGST3蛋白具有三个跨膜结构域及跨膜疏水区,与皱波角叉菜的MGST蛋白相似性最高为60%,与其它藻类的MGST蛋白的相似性较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后的PyMGST3蛋白具有谷光甘肽转移酶活性;此外,超表达PyMGST3蛋白的重组菌株提高了对抗Cd~(2+)和Cu~(2+)毒害的能力。这些结果暗示PyMGST3基因很可能在条斑紫菜遭遇重金属等引起的氧化胁迫时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CD4和CD4-2基因,并分析了它们在健康鱼不同组织的表达分布及免疫刺激物诱导后的表达变化。CD4基因c DNA序列全长2216bp,包含180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s)、605bp的3′UTR和1431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76个氨基酸;红笛鲷CD4-2基因c DNA序列全长为1520bp,包含62bp的5′UTR、525bp的3′UTR和933bp的ORF,编码310个氨基酸。CD4分子由信号肽、4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4)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CD4-2分子由信号肽、2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D1—D2)构成的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分析显示红笛鲷CD4和CD4-2基因在健康鱼的胸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肾、鳃、皮肤、脾、头肾和肠。红笛鲷头肾淋巴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刺激12h后,CD4和CD4-2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哈维氏弧菌疫苗免疫24h后鳃、头肾、脾脏和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D4和CD4-2在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纤毛是着生在贻贝鳃上感知外界物理和化学信号并帮助食物转运的一类重要细胞结构, 温度的变化会改变纤毛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从而影响贻贝的摄食行为。为探究不同温度下厚壳贻贝的摄食率变化, 以及温度对纤毛的形态、酶活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实验设置16、26和32 °C三种温度处理厚壳贻贝, 处理24 h后测定1 h内每个处理组的摄食率, 同时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各处理组鳃上的纤毛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鳃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和纤毛相关基因tekt1tekt2tekt3tekt4caf58caf100dnahrsph99ift74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 32 °C处理组厚壳贻贝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且32 °C处理组贻贝鳃上的前纤毛、侧纤毛以及纤毛细胞受损严重并部分脱落, 血腔间隙破损暴露, 而其余两组鳃上纤毛形态较为正常; 不同温度处理下鳃组织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呈现温度特异性; 与16 °C处理组相比, 26 °C处理组中除tekt4ndah外其他7个纤毛相关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 32 °C处理组除tekt1外其余8个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上述结果表明, 32 °C高温处理对贻贝鳃上纤毛造成严重损伤, 导致纤毛运动、纤毛再生和纤毛感知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影响食物颗粒的运输, 造成摄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氨氮性状的遗传参数和为循环水养殖大菱鲆提供科学指导,作者研究了养殖海水中氨氮对4月龄和8月龄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氨氮对白化和正常个体、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差别。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4月龄大菱鲆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2.19、1.94、1.80、1.72 mg/L,对8月龄大菱鲆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3.64、3.02、2.93、2.86 mg/L,非离子氨对4月龄和8月龄大菱鲆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7和0.29 mg/L;氨氮对白化和正常大菱鲆以及雌性和雄性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选育大菱鲆的耐氨氮品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