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胁迫对双壳贝类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宇  杨红生  王清 《海洋科学》2009,33(10):112-118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沿海海域环境污染日趋加剧,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人们早已注意到海陆风对沿海城市大气污染有重要影响,许多人提出过海陆风中尺度模式。R.D. Mcpherson研究了得克萨斯海岸海陆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但三维模式的结果与该海岸地区实际污染浓度分布偏离较大,高值区距海岸线较远。本文试图提出一种适合广东沿海的扩散模式,不仅考虑了海陆风效应,还考虑广东沿海垂直扩散及降水冲洗作用均较强等特点,从而能较好地描述上述地区污染状况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下的海洋环境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岸海域污染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并可能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再次恶化,氮磷营养盐超标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是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问题。讨论了我国现行的污染物减排策略对海洋污染防治的局限性,并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综合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压力和主要入海污染源的排污特征,建议应对农业非点源开展源头污染控制、对沿海地区点源加强末端治理,实施流域-河口-海域联动的入海污染物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4.
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辽宁省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利用辽宁省1996-2005年数据建立模型,剖析辽宁省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辽宁省海洋经济方面并不成立.因此,不能盲目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而应该走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就以上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沿海城市脆弱性现状日益凸显,文章从脆弱性视角,并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探讨沿海城市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三角图法是对沿海城市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的好方法,选取恰当的指标为揭示沿海城市脆弱性提供新的视角,也为研究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另一范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以环渤海沿海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1951—2011年地面观测站气象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5年移动平均、Mann Kendall等方法检验分析其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60年来环渤海沿海城市气候表现为明显的温度升高,年降水量、风速和相对湿度减小的特征,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74℃/10a、-22.398mm/10a、-0.165m/ (s·10a-1)、-0.6464%/10a,且各气象要素均发生突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环渤海沿海城市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模型,分析出:2000—2010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发展指数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存在相关性,城市发展所造成的下垫面性质变化,粗糙度加大,人为热排放增多,环境污染等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风暴潮灾害是主要海洋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和威胁着沿海城市安全。上海积极防御和处置风暴潮灾害,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已摸索出一些成熟的做法。为了能使各沿海城市得到借鉴,科学应对风暴潮,文章简单分析了风暴潮灾害对上海造成的影响,根据上海市近年来应对与处置风暴潮灾害的实践,从制度性、工程性、技术性3方面介绍应对风暴潮的适应性措施。这些适应性措施科学有效,保障着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城市运行、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通过分析介绍,期望为沿海城市抵御风暴潮灾害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耗竭为代价的。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关键。科学家预测,到2000年大气CO_2将增加25%,如果人类对CO_2的排放不加控制,每10a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0.3℃,即人们所关心的温室效应。气温平均升高4℃时,将出现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将成为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本研究利用我国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检验环境规制与海洋科技创新的关系是否支持“波特假说”,进而采用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不同海洋科技创新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波特假说”在海洋领域更多适用于控制型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其所强调的严苛环境保护政策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路径是增加海洋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进而强化海洋科技课题应用成果;未来应加强和规范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以及科学选择环境规制工具和合理确定环境规制强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和27个内陆城市为研究对象,系统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改进的引力模型和Arcgis10.0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测度环渤海地区沿海与腹地旅游空间联系强度,揭示海陆旅游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时空演化态势。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城市,时序上海陆系统的联系逐渐增强,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和整体分异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基础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影响沿海与腹地旅游空间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促进跨区域产业融合和资源配置、优化旅游开发空间格局、建立整体营销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环渤海地区沿海与腹地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孟  刘大海  邢文秀  李森 《海岸工程》2019,38(2):154-164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模型研究了2006—2016年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重心迁移、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向好态势,但总体协调度不高,仍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协调度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不均衡性,且呈逐步扩大态势,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失调状态;2006—2016年协调度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并逐步向西南方向迁移;全局Moran’sI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显示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空间集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给近海海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并引起了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普遍关注。在参考近年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近海污染的总体特点以及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出应加大对海洋环保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力度,重点开展沿岸环流动力状况及其污染物输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近海复合污染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研究以及区域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研究,从而为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促进区域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文章采用Pearson关联模型,选取2014年长三角地区11个沿海城市的代表性数据,分别计算和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但存在增速较缓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与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极强相关和强相关的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支撑力度2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应优先考虑经济和科技较发达的城市,并逐渐带动和辐射其他沿海城市和周边内陆城市,促进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胜  王晓惠  宋维玲  董伟 《海洋通报》2011,30(6):601-606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尤为突出.文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理和模型,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与经济收入也基本符合倒“U...  相似文献   

15.
台风引起的风暴增水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沿岸,是易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区域,对深圳近海海域风暴潮开展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对风暴潮物理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沿海城市有效防灾减灾预警有重要意义。在风暴潮模拟研究过程中,台风气象场是风暴潮模拟准确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深圳近海区域海洋环境,以海流模型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和海浪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 nearshore)为基础,建立了区域风暴潮–波浪耦合模型,分别用再分析气象数据(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理想台风模型(Holland)及大气模型台风模拟结果(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WRF)作为驱动场条件,对台风“山竹”期间的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分辨率较低的ECMWF再分析气象数据难以准确体现台风水平结构,从而导致模拟误差;Holland气象场在整体上能够对台风“山竹”进行准确模...  相似文献   

16.
近海的生态环境问题态势严峻。在机制上,普遍认为富营养化是导致近海环境恶化的主导因子,但实际上,营养盐的结构失衡对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营养盐结构失衡的主导因素和机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整合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中国近海营养盐结构失衡问题较过去更为突出,且可能引发潜在“磷消耗”问题,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较传统意义上的磷限制要强,并进而产生深远的生态环境效应。据此提出,今后相关的研究应该特别关注河流流域-近海环境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控制近海营养盐浓度、形态、分布和结构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量化近海氮与磷的滞留机制与效率,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营养盐结构失衡和磷消耗的耦合关系及其生态效应等,最终制定中国入海河流与近海氮磷协同控制的适应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的环境背景值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张远辉  杜俊民 《海洋学报》2005,27(4):161-166
纯粹意义上的环境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污染的自然状态下环境要素的正常含量,又称环境污染本底值.在全球海洋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很难找到不受污染影响的海域,特别是毗邻陆地的沿岸和近海海域.在这些海域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实测含量往往是天然本底值与人为影响的叠加,显然在缺乏环境背景值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正确评价海区的污染状况的.因此,确定环境背景值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此次溢油事件对大连近海海域和滨海地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港口污染、海域污染、海滩污染三条途径。同时,事件还对周边地区和其他行业产生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或淡水环境中的一些藻类生物量暴发性增长会形成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s,HAB),对人类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威胁。近50年来,近海有害藻华问题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一类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有害藻华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计划(GEOHAB)"和"全球变化下有害藻华研究计划(GlobalHAB)"支持下,有害藻华研究不断深入,在"有害藻华原因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分布特征与适应策略"、"典型有害藻华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富营养化和气候变化对有害藻华的影响"、"藻毒素与人类健康"、"有害藻华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害藻华是我国近海最突出的生态灾害之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近海大规模有害藻华不断出现,藻华原因种表现出多样化、小型化和有害化的演变趋势,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针对我国近海的有害藻华,本文从有害藻华原因种基础生物学研究、有害藻华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近海有毒藻和藻毒素研究、有害藻华监测与治理研究等四个方面对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综合国内外有害藻华现状和相关研究进展,建议进一步深化对我国近海有害藻华形成及演变机理的研究,高度关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影响,推动有害藻华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对藻华灾害的防控能力,积极参与有害藻华领域国际合作,更好地应对有害藻华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沿海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2003年国家提出建设生态县、市、省以来,全国各地区按照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根据各自地区特点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由于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龙头,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而2003年的生态市建设指标没有区分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尤其缺少对建设指标考核的评价体系,所以有必要对沿海生态城市建设建立指标体系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作者就沿海城市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