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雌雄配子体为材料,酶解得到单细胞并再生培养,研究雌雄配子体体细胞发育途径以及不同部位(根丝段、基部、中部、顶部、成熟区)单细胞发育途径.结果表明,坛紫菜雌雄配子体体细胞发育途径大致相同,但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雌性配子体体细胞发育成果孢子囊,少数体细胞直接发育成类孢子囊枝;而雄性配子体体细胞发育成精子囊,并能释放精子,极少数体细胞发育成类果孢子囊.单细胞再生研究显示,配子体体细胞发育方向受细胞所处部位影响,不同部位体细胞由于其分化程度不同,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再生体.随着细胞所在藻体部位的上移,正常叶状体和根丝细胞叶状体比例均下降,畸形叶状体的比例下降或无明显差异,丝状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观察了大剂量Co~(60)γ射线对海带多细胞雌、雄配子体的致死影响。 从实验的观察和对实验所得的材料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1)12万伦的Co~(60)γ射线没有立即引起配子体在射线下死亡,而仅仅少数个体的个别细胞,色素体开始有微小的变化。受照射各组配子体的死亡均发生在照射后第2天。 (2)海带多细胞雌配子体对辐射的抗性,要比海带单细胞雌配子体强。因为单细胞雌配子体在30天里的致死X射线剂量是6,000伦左右,但是12万伦的Co~(60)γ射线却不能在30天里使多细胞配子体全部死亡。 (3)海带雄配子体要比多细胞雌配子体对辐射敏感。因为受12万伦Co~(60)γ射线照射,在照射后经过12天,雄配子体已经全部死亡,但雌配子体却仅死亡60%。雄配子体对辐射的敏感性大于雌配子体。 (4)受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海带配子体,不仅仅引起许多配子体的死亡,而且还严重地影响配子体的进一步发育。这表现在:受照射各组合子和孢子体的形成很少;孢子体细胞分裂不规则等等。并且大多数的合子和几乎全部的幼孢子体均相继发生死亡。 (5)受照射组的配子体细胞、合子和幼孢子体细胞的死亡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3.
于199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采用LACHAT自动离子分析仪对裙带菜雄配子体(1992年6月自青岛分离的野生品系)进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在恢复营养供给后的1小时内,雄配子体对NH4-N、PO4-P和NO3-N三种营养盐的吸收速率依次为22.71μg/(g.h)、14.86μg/(g.h)和8.08μg/(g.h),吸收速度的排列顺序不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变化;雄配子体对氨氮的吸收速度远高于对硝酸氮的  相似文献   

4.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全面地观察描述了浒苔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发育情况。雌雄异体的配子体成熟后,放散双鞭毛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进而发育成孢子体,配子也可以进行单性生殖发育成膜状的配子体。孢子体成熟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固着后,可直接发育成配子体。其生活史是单倍体的配子体与二倍体的孢子体相互交替的同形世代交替。雌雄配子具有正趋光性,易大量聚集,结合后同游孢子一样都呈负趋光性。  相似文献   

5.
三倍体合浦珠母贝不育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毛贤  林岳光 《热带海洋》1996,15(2):17-21,T002
对三倍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春、秋两繁殖盛期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其配子形成及受精、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生殖腺发育差,生殖细胞数量少,极少个体能见到成熟卵母细胞和精子;三倍体的配子能完成受精作用,能发育至直线铰合期。配子多为非整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多为14-28,胚胎染色体数目主要为28-42,故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此,三倍体合浦珠母  相似文献   

6.
对三倍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春、秋两繁殖盛期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其配子形成及受精、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生殖腺发育差,生殖细胞数量少,极少个体能见到成熟卵母细胞和精子;三倍体的配子能完成受精作用,能发育至直线铰合期。配子多为非整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多为14—28,胚胎染色体数目主要为28—42,故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此,三倍体合浦珠母贝是不育的.  相似文献   

7.
由青岛沿岸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分离出4株光合细菌,经鉴定属于荚膜红假单胞菌(Phodopseudomonascapsulata)(菌株HD3、RS、MD2)和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heroides)(菌株PS2-2)。光照厌氧培养生长实验表明HD3的最适盐度为S=15~25,PS2-2为一淡水菌株。菌株HD3的最适PH范围为6.35~8.3。HD3、RS均不能利用硫化物且其生长受较高浓度的硫化物抑制。  相似文献   

8.
郑碧琪  鲁超  刘炜  郭玉臣  黄文  程宏  林婧 《海洋学报》2021,43(4):133-140
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是一种低值海参,本研究运用组织学和形态学方法对福建北部海域海地瓜的性腺发育特征及其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了性别比、生殖周期、精卵排放类型、繁殖季节等繁殖生物学相关内容。结果表明,雌、雄海地瓜的性腺发育均可划分为休止期 (I)、发育早期 (II)、增长期 (III)、成熟期 (IV)、部分排放期 (V) 和排空期 (VI),雌、雄性腺发育程度基本同步。海地瓜性腺发育有明显的周年变化规律:大多数海地瓜在5月性成熟后开始陆续排放配子,配子排放过程中伴随着生殖管的自体破坏然后重生,即性腺开始新一轮发育,新的生殖细胞在11月开始生成并逐步发育直至翌年5月成熟。海地瓜性别比接近1∶1,生殖周期为1年,繁殖期为5?8月(夏季),属于多次排精卵类型。  相似文献   

9.
紧密角管藻的有性生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团老  林均民 《台湾海峡》1996,15(2):147-153,T001
1994年7月在厦门近岸分离紧密度管藻,培养研究有性生殖过程和氮营养、光条件对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藻卵配生殖中,复大孢子形成后,在经里面形成一个休眠孢子,然后休眠孢子再发育成大型的原初细胞。氮营养丰富时,只有小型细胞能够性化,并且只产生雄配子,氮营养贫乏可以诱导中型细胞同时产生雌雄配子。每天12h光照和11μEin(s.m^2)光强度最有地性化。研究结果表明,紧密角管藻有性周期中形成休眠孢子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殖细胞观察以及DNA含量检测研究南黄海浒苔(Ulva prolifera)群体的世代结构,发现近岸和近海漂浮浒苔群体均由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构成,呈现混合世代群体结构。利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浒苔孢子体和配子体生殖的影响,发现3个生态因子对浒苔配子体和孢子体生殖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在温度25℃、盐度40和光照7 000lx条件下,在24~48h内可促进配子体和孢子体的生殖发育;较高温度(25℃)和较低盐度(10)处理对配子的放散有极显著影响,而较高温度(25℃)和较高盐度(40)处理对孢子的放散有极显著影响。配子体和孢子体的生殖发育对基本环境因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反应,但两者均可在较宽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生殖,这可能是导致绿潮种群暴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运用RAPD技术,对引种我国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长海带(L.longissima)的22个配子体克隆进行分析。筛选的19条随机引物共获得252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多态性位点228个,占90.5%。配子体克隆遗传变异分析表明,长海带和海带的遗传多样性都比较高,两者之间的遗传分化较为明显,且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长海带和海带雄配子体克隆的遗传变异程度均低于雌配子体克隆。另外,两个种的雌、雄配子体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且长海带雌、雄配子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大于海带配子体。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雌雄比对海带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比(鲜重)为1:1及2:1,实验组出现排卵时间最早,且发育率高,实验第20天,发育率超过70%,孢子体正常。5:1,10:1,20:1实验组随着雄性比例的减少,发育率逐渐降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个实验组均出现未受精卵及畸形孢子体,雌雄比越大,未受精卵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用臭氧处理海水在经过连续充气暴气12h、24h、不经充气暴气的处理水及没经臭氧处理的正常海水,进行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的孵化和幼虫培育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在经过24h暴气的处理,水瞬化率最高为94%,其次为没经过处理的正常海水为81%,暴气12h为19%,没经过暴气为0;幼虫培养在没经过处理的正常海水中生长最快,成活率为85%,其次为经24h暴气的处理水,成活率为80%,暴气12h为23%,没经过暴气为0,从而为臭氧处理海水在贝类育苗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经2.5 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快速营养增殖,通过基因枪法将携带草丁膦抗性基因(bar)的载体转入扩增后的配子体,经草丁膦筛选,获得抗性克隆。提取抗性克隆配子体基因组总DNA,经PCR和PCR Southern检测,结果显示60%的抗性克隆可检出bar基因,表明bar基因是裙带菜配子体基因工程有效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15.
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为材料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改进SDS法、CTAB法,Trizol试剂盒、RNAiso Reagent试剂盒法提取RNA的质量和纯度,并采用RT-PCR对mRNA反转录,对mRNA的可用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Trizol和RNAiso Reagent及其...  相似文献   

16.
于1996年9-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给牙鲆幼鱼投喂含不同含量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人工饵料,研究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消化、吸收以及n-3HUFA的含量与日增重率、饵料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饵料中添加0.60%—2.40%的n-3HUFA可有效提高牙鲆幼鱼的日增重率和饵料效率;肝脏中n-3HUFA的含量与饵料中n-3HUFA(尤其是DHA)的含量成正比;牙鲆幼鱼对饵料中n-3HUFA的表观消化吸收率随其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构建16S r DNA克隆文库,对东海陆架五个站点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群落结构及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沉积物细菌分属于13个类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WS3、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OP8、浮霉菌门(Planctomycetac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e)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和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Latescibacteria(WS3)、疣微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分别是站点DH6、DH21和DH9的特有类群。五个站点细菌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DH9DH21DH17DH6DH16,其群落结构和丰度与各站点不同沉积环境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蛋白酶酶解罗非鱼鱼排蛋白,以水解度(DH)为指标,进行了单酶、复合酶酶解效果的比较分析,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对酶解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组合分段酶解,固定总酶添加量为3.0%、双酶复合比2:1、酶解时间3h、分段酶解时间比0.6:1,酶解温度56℃,分段酶解pH为7.0和6.2时,酶解效果最佳,罗非鱼鱼排蛋白水解度达到32.49%,酶解产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达32.84mg/g鱼排,占罗非鱼鱼排总氨基酸含量的25.43%,其中呈味氨基酸含量达18.48%,必需氨基酸含量达67.96%。  相似文献   

19.
鮸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7年4-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育苗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状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援食和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7.9%,摄食量占体重的1.4%-23.4%,日摄食量占体重的36.47%-6519%;摄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黄昏和早晨为摄食高峰;对较大个体的饵料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饵料密度对摄食量有一定影响。摄食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1327x+0.5613,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T=2.5799eg.g516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W=0.0537e‘.1786D,全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0.0042L。  相似文献   

20.
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若干海藻工作者已在海带、厚叶翅藻等褐藻中观察到孤雌生殖的现象[1][3][4]。我们于1973年开始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后,从1974年起我们就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进行了相似的试验。这里着重就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所表现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大部分材料是1977年的实验结果。关于裙带菜配子体的无性生殖系将另作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