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578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1113篇
海洋学   44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大陆岩石圈在张裂和分离时的变形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海南北共轭边缘地壳剖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大陆岩石圈的物理性质是分层的:上、中地壳呈脆性,下地壳表现出塑性,而岩石圈上地幔则仍呈脆性。因此,在它受张性应力场作用时,其变形和破裂分离方式也是分层进行的:上、中地壳能发生犁式断裂,产生的断块沿断面转动在地表产生一系列半地堑,并使地壳厚度减薄;如拉张应力继续作用时,上、中地壳将沿犁式断裂被拉开,从而形成上、下板块边缘,并彼此分开。下地壳则发生塑性变形,使地壳厚度减薄,并最终将其拉断。岩石圈上地幔亦可产生陡倾断裂,形成的断块沿断面转动亦使其厚度减薄,并最终沿陡倾断裂被拉断。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岩石圈变形和破裂分 离时的分层变形及分层破裂分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余顺 《海洋与湖沼》1989,20(4):387-39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组分中,大多数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已经检测出了多种多环芳烃。近年来,在河流、内湾及沿岸海域的水体、沉积物中,也检测出了各种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3.
海筒螅中3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筒螅(Tubuaria marina)的94%乙醇提取物,在水中混悬后,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相中的提取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三个纯净的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DEPT谱鉴定,分别确定为二十一碳一烯,胆甾-5-烯-3β-醇和1-壬基-甘油醚。  相似文献   
14.
病毒囊膜是包膜病毒除核衣壳外的另一主要成分。它主要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称为膜蛋白,膜蛋白以单聚体,二聚体,三聚体,甚至更多的聚合体的形式存在,具有中和抗体,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凝集红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等多种功能,膜蛋白可采用将其基因整合入载体,并在昆虫细胞,哺乳细胞或细菌中获得体外表达,膜蛋白可在去污剂的作用下形成蛋白质-脂-去污剂的复合物而被溶解,其中去污剂的临界微团浓度,亲水物-亲脂物平衡值,荷电、紫外穿透性等是选择合适去污剂的主要参考因子,溶解后的膜蛋白多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技术并结合梯度离心;分级沉淀等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5.
水母毒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母 (Jellyfish)属于腔肠动物门 ,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海域 ,是海洋杂食性生物。我国除北海分布偏少以外 ,大部分海域都广泛存在。自古以来 ,水母既能供人食用 ,又可入药为人治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如气味咸温 ,无毒 ,主治妇人劳损 ,积血带下 ,小儿风疾 ,丹毒 ,汤火伤等[1]。水母的刺丝囊中含有毒素物质。当水母大量存在时 ,人们在海上的活动如捕捞、游泳、养殖等将受到干扰 ,当水母刺到人时 ,轻则皮肤红肿 ,疼痛 ,重则死亡 ,因此它成为沿海地区伤人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日本一核电站曾因大量水母而被迫停机。另一…  相似文献   
16.
鱼类的疖疮病在我国各地养殖区虽不是一种严重的流行病,但也时有所见,而且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常有发现,感染的对象也很广泛,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见到鲤、青及草等几种主要养殖鱼类均时有罹及。该病的特征是在鱼体表皮的局部组织上生有与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发病的部位没有一定,常处于鱼体的两侧或背鳍基部附近,罹病的鱼在将死亡时,观察到脓疮内部肌肉组织溃疡成脓血交加的液体,  相似文献   
17.
1、东方对虾的脑神经节由两对神经节合并组成,由它发出二对触角脑神经,一对视神经和一对皮肤神经。2、东方对虾的食道下神经节由五对神经节合并组成,由它发出五对附肢神经。3、东方对虾的腹神经链共有十一对神经节,其中除第五对由两对神经节合并组成并发出两对附肢神经外,余者各自发出一对附肢神经。4、东方对虾的胸动脉孔位手腹神经链的第四与第五对神经节之间的神经干上.5、三疣梭子蟹脑神经节结构与东方对虾相似。6、三疣梭子蟹的胸神经团由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的所有神经节合并组成,所有口部、胸部、及腹部附肢神经,均由它发出。7、十足目动物腹神经链的演化,表现在神经节的不断合并上。其趋向是:首先胸部神经节逐渐与食道下神经节合并,形成胸神经团,其次腹部神经节逐渐前移并与胸神经团合并,最后食道下神经节与腹神经链所有神经节合并,形成完整神经团。  相似文献   
18.
对被重新修正后的Goat在墙波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其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和相对波高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的变化,有一最不利肩宽,此不利肩宽与相对波高无关;在同一水深条件下,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此两点与试验数据不符。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 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色体分离类型,分别是三极分离(41.7%)、二极分离(11.7%)、双二极分离(24.9%)和非同步分离(2.8%),其余的受精卵(19.0%)染色体分离行为紊乱。对4-8细胞期胚胎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处理组中含有二倍体(10.9%)、三倍体(12.5%)、四倍体(19.5%)、五倍体(12.6%)以及非整倍体(46.6%)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二极分离和双二极分离分别是形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主要机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将主要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广东、海南两省多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养殖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发生严重的弧菌病,从海南三亚和广东深圳的发病鱼病灶上分离到2株致病性细菌VAL02和VAL00,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这2株菌引起点带石斑鱼弧菌病,VAL02对点带石斑鱼苗的半致死量是2.25×10~5 cfu/g。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出VAL02及VAL00均为溶藻弧菌。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22种化学疗剂对VAL02及溶藻弧菌标准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发现VAL02对氯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产生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等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