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甲壳质及壳聚糖的硫酸酯化反应是其化学修饰中最吸引人的研究内容之一。由于它们与肝素有相似骨架, 经硫酸酯化,引入-NHSO3H, - CH2OSO3H - OSO3H, COOH,-CH2COOH基团后得到甲壳质(壳聚糖)类肝素药物,显示出抗栓、抗凝血性能(李鹏程等,1998;曾宪放等,1992;Proeyanat et al.,2002);如Muzzarelli(1985)早已预见并证实其抗凝血活性;莫斯科血液研究中心病理药理系止血组的研究人员也证明了壳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活性,他们将肝素与壳聚糖硫酸酯以1∶1的比例给家兔静脉注射各0.5mg/kg,与单纯用肝素1mg/kg对照组比较,其抗凝血效应基本接近,但对照组有出血副作用,而试验组无副作用,可以证明壳聚糖硫酸酯具有既抗凝血又止血的双重调节作用;Tokura等(1994)证实分子质量大小和脱乙酰度不同对磺化产物的抗凝血活力有影响,样品分子质量26000 Da的活性最高,脱乙酰度70%比45%的抗凝血活性更强,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磺化后抗凝血活性最弱。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分子中含硫的多寡对生物活性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文作者就壳聚糖的磺化产物对大鼠抗栓、抗凝血进行了研究,表明壳聚糖硫酸酯具有一定的抗栓、抗凝血效果,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这对今后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波长线性回归--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N-乙酰基-D-葡萄糖胺溶液在波长200,201,202,203nm处的吸光度值对波长作图得到线性关系良好的1组直线,其斜率与对应溶液的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0.002 5~0.040 0mg/mL,回归方程为κ=-2.252 c-0.002 7,相关系数r=0.999 95(n=6).不同批号壳聚糖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0.20%~0.52% (n=5),回收率在100.2%~101.6%之间.本法解决了单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共存物吸收干扰问题,并简化了紫外一阶导数法中导数值的求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试样无须特殊处理,适用于可溶性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NaH2PO2·H2O和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以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CHS)为稳定剂,制备氧化石墨烯(GO)负载纳米铜(CuNPs)复合物(GO-CuNPs-CHS)。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壳聚糖脱乙酰度对GO-CuNPs-CHS中CuNPs尺寸形貌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GO-CuNPs-CHS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其对4-硝基苯酚(4-NP)的氢转移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使用低脱乙酰度壳聚糖为稳定剂有利于制备小粒径、近球形的CuNPs。以脱乙酰度为52.3%的壳聚糖为稳定剂制备的GO-CuNPs-N3中CuNPs的平均粒径为(9.0±1.3)nm。GO-CuNPs-CHS的氢转移催化性能随着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以GO-CuNPs-N3为催化剂时仅需8 min 4-NP转化率可达到98.4%,反应速率常数可达0.686 8 min-1,反应活化能Ea为40.5 kJ·mol  相似文献   

4.
酶促反应制备壳寡糖及壳寡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壳聚糖酶降解法对壳聚糖进行降解制备壳低聚糖,研究了温度、pH、底物浓度、脱乙酰度、反应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对酶解产物进行HPLC分析,用Bio—Gel P-4柱对酶解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的最适温度为45℃,pH为6.0,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6%,脱乙酰度越高酶解反应所得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24h后酶解反应达到平衡,酶解产物壳寡糖水溶性极好。P-4柱分离得到聚合度20以上,10~20,10以下3种壳寡糖。  相似文献   

5.
以枪乌贼的骨骼组织羽状壳为原料 ,设计正交实验分析了碱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和粘度的影响 ;对枪乌贼羽状壳制备的壳聚糖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以羽状壳制备的壳聚糖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粘度 (3890 m Pa· s) ,颜色为浅黄褐色 ,可免除脱钙脱色环节。在碱液浓度为 4 5 % ,温度为 90℃ ,反应时间为 4 h的条件下 ,可得到较好品质的壳聚糖产品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与纤维素相近的骨架结构,其资源丰富,用途广泛(方波,1998)。但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力,因而不能熔融,也不溶于普通溶剂(如水、乙醇等)(董炎明等,2002),实际应用中较多的是其部分或全部脱乙酰化产物--壳聚糖。壳聚糖虽然可以溶于酸性水溶液,但不能直接溶于水中,且在酸性水溶液中不稳定,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董炎明等,2002)。所以,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研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壳聚糖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硫酸酯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吩嗪硫酸甲酯-NADH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检测体系和EDTANa_2-Fe(Ⅱ)-H_2O_2为羟自由基(~·OH)产生、检测体系,对壳聚糖硫酸酯铜、锌配合物和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进行了抗O_2~(·-)和~·OH自由基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硫酸酯金属配合物对于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壳聚糖,在质量浓度为0.025 g/L时,壳聚糖硫酸酯铜配合物对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94.18%,壳聚糖硫酸酯锌配合物达到93.19%;壳聚糖硫酸酯铜、锌配合物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67.39%、60.46%)低于相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88.06%),而高于高分子质量壳聚糖761 ku(18.71%);壳聚糖分子质量大小对O_2~(·-)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较大影响,质量浓度为1.6 g/L壳聚糖分子质量为20 ku时,对O_2~(·-)清除率达54.69%,而分子质量在761 ku时,对O_2~(·-)清除率仅为35.50%;各样品对O_2~(·-)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壳聚糖硫酸酯铜、锌配合物在相当低的浓度下(0.025 g/L)就可以达到明显清除O_2~(·-)自由基的效果(≥90%).  相似文献   

8.
褐藻寡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本研究通过酶解与分级条件的优化,获得了低分子质量褐藻寡糖的酶法制备工艺,并在体外模型上评价了不同分子质量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褐藻寡糖制备条件为:底物浓度1.20%,酶底比4.35 U/mg,酶解时间4 h。进一步采用乙醇沉淀和超滤分离后,获得了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0.84、1.40、2.25和34.56 k Da的4种组分,其得率分别为50.82%、5.15%、11.48%和12.00%。各组分均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可有效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其中低分子质量组分A的抗氧化活性最为显著,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维生素C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以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溶液为水相,用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并对微球形态、粒径分布、溶胀性、蛋白吸附率、溶血率、体外降解率进行了分析。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微球形态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0~400μm;扫描电镜显示,微球内部为三维网络状结构,骨架清晰;pH=7.4的PBS缓冲液中干凝胶微球的溶胀率为218.08%,普通壳聚糖微球为70.98%;1和24h测得凝胶微球的蛋白吸附量分别为13.21和15.68μg/g,普通壳聚糖微球分别为3.71×103和4.83×103μg/g;微球的溶血率小于5%,血液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黏度以及溶菌酶浓度对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的降解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与纤维素相近的骨架结构,其资源丰富,用途广泛(方波,1998)。但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力,因而不能熔融,也不溶于普通溶剂(如水、乙醇等)(董炎明等,2002),实际应用中较多的是其部分或全部脱乙酰化产物——壳聚糖。壳聚糖虽然可以溶于酸性水溶液,但不能直接溶于水中,且在酸性水溶液中不稳定,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董炎明等,2002)。所以,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研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壳聚糖分子中C2位上的-NH2,C3、C6位上的-OH,均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在适当条件下可进行多种化学修饰,如酰基化、羧烷基化、硫酸酯化、烷基化、羟烷基化及氰烷基化等。引入上述功能性基团,可增加壳聚糖的溶解性和功能性,拓宽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这些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已成为壳聚糖应用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化学修饰的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研究对低分子量壳聚糖、低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和低分子量羧甲基甲壳素进行化学表征和分子量测定。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每日按180 mg/kg体质量分别灌胃低分子量壳聚糖、低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低分子量羧甲基甲壳素,模型组按体质量灌胃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45 d,于末次灌胃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糖耐量、肝肌糖原含量,大鼠胰腺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化学修饰的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分子量在10 000~25 000 Da间,低分子量壳聚糖乙酰基取代度为52.71%,低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的乙酰基取代度为7.50%、羧基取代度为98.16%,低分子量羧甲基甲壳素的乙酰基取代度为89.96%、羧基取代度为98.65%;三者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改善糖耐量,提高肝肌糖原含量。其中,低分子量羧甲基甲壳素组效果最好,低分子量壳聚糖效果次之,推测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的乙酰基可能在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降解法制备低聚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强  马可立 《海洋科学》2003,27(6):7-10
利用纤维素酶-H2O2降解法制备低分子量壳聚糖,分别研究了pH值、温度、酶浓度、H2O2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的收率及平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5.6、酶/糖为0.1、反应温度为54℃、反应时间为6h。在反应结束前0.5h加入一定量H2O2进行氧化降解可以得到平均分子量为1500的低聚壳聚糖。而且由于H2O2的作用产物的颜色较浅。  相似文献   

13.
木瓜蛋白酶降解甲壳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木瓜蛋白酶过甲壳胺进行降解。研究了酶用量、pH值、温度、时间四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作用显著,时间具有较小的影响作用(pH:3.0~6.0;温度:30°~60℃;时间:2~8h)。实验结果表明降解反应不遵循简单的动力模式。在pH4.0、40°C、8h、1.5mg/mL木瓜蛋白酶的条件下,分子量为(5~10)×105时用甲壳胺可容易地被木瓜蛋白酶降解为高度解聚的甲壳胺。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法制备壳寡糖平均分子质量与氨基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降解和酶降解两种方法制备壳寡糖.并对降解产物的氨基质量分数变化,平均分子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氧化降解法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的平均分子质量都低于2 ku,但降解产物的氨基质量分数均有部分损失;酶法降解产物的氨基含量基本没有损失,但酶法降解的时间较长,得到的产物平均分子质量较高.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时壳聚糖进行降解,经过24 h降解,平均分子质量从630 ku分别降至43 ku和25 ku左右,表明纤维素酶的水解能力强于木瓜蛋白酶.  相似文献   

15.
将大分子质量壳聚糖用壳聚糖酶法降解成分子质量为3ku左右的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再将其分别化学修饰成低分子质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甲壳素,并进行结构表征。在最适条件下,用溶菌酶分别对3种多糖进行降解实验,并进行酶解前后多糖的还原糖浓度测定和HPLC分析,确定溶菌酶对不同结构多糖的水解能力。结果表明,溶菌酶对羧甲基甲壳素水解作用最快,羧甲基壳聚糖次之,壳聚糖最慢。该研究为甲壳素衍生物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和降解速率调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两种壳聚糖的不同配比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以不同的比例配比所制的保鲜剂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相对分子质量为 3万和 1 70 0的两种壳聚糖以 1∶ 1 (质量比 )配比时 ,所制的保鲜剂对草莓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能使草莓果实的失水率、腐烂率和发霉率显著降低 (P<0 .0 1 ) ;果实体内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等含量以及糖酸比明显增加(P<0 .0 5)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增强 ,丙二醛 (MDA)含量减少 (P<0 .0 1 ) ,果实细胞膜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建立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 (HPGPC) ,明胶比浊法 ,氧瓶燃烧法三种分析方法考察海洋硫酸多糖药物几丁糖酯的稳定性 ,采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考察几丁糖酯原料药在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及加速条件下分子量及分布宽度、样品中硫酸根含量及样品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均适用于几丁糖酯的稳定性考察 ,几丁糖酯在上述影响因素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贝类,开展耐高盐新品种选育对平衡不同地区缢蛏良种养殖意义重大。本研究对不同家系缢蛏幼贝进行高盐胁迫,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缢蛏耐高盐性能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缢蛏家系间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表型值差异较大,体质量变异系数达15.53%。不同家系对高盐耐受性差异较大,家系间死亡率范围在0~100%。胁迫实验共持续9 d,各家系缢蛏首粒死亡时间在第1~9 d之间,而且死亡率较高的家系内缢蛏死亡时间离散程度较大,说明不同个体间高盐耐受性差异也较大。缢蛏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时间主要在胁迫后第8 d,第9 d部分家系死亡率高于80%,说明缢蛏对高盐耐受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该阈值会开始或大量死亡。皮尔逊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缢蛏存活时间和生长性状为正相关,其中存活时间与缢蛏壳长、体质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缢蛏存活率与体质量、生长速度均显著正相关(P<0.05)。整体而言,壳长较长和体质量较重的缢蛏个体耐高盐性能较强,在高盐环境中具有生长优势。本研究揭示了缢蛏的高盐耐受性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