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酶促反应制备壳寡糖及壳寡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壳聚糖酶降解法对壳聚糖进行降解制备壳低聚糖,研究了温度、pH、底物浓度、脱乙酰度、反应时间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对酶解产物进行HPLC分析,用Bio—Gel P-4柱对酶解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的最适温度为45℃,pH为6.0,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6%,脱乙酰度越高酶解反应所得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24h后酶解反应达到平衡,酶解产物壳寡糖水溶性极好。P-4柱分离得到聚合度20以上,10~20,10以下3种壳寡糖。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本实验室分离的产壳聚糖酶YJ02菌株出发,制备壳聚糖酶发酵液,经离心、(NH4)2SO4分级盐析、Q-SepharoseFast Flow阴离子交换、Sephacry S-100凝胶过滤分离纯化步骤,SDS-PAGE显示为一条带,壳聚糖酶纯化了28.9倍,收率为47.6%。该酶的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分子量为66.2KD,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0;Mn2 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u2 ,Fe3 ,Hg2 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小分子有机物EDTA和SDS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IAA和β-巯基乙醇对酶活力稍有促进作用。该壳聚糖酶对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底物水解作用强,酶解位点可能为NGlc-NGlc,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4.1μmol/min,常数Km为64mmol/L。此壳聚糖酶水解壳聚糖制备的壳寡糖数均分子量为2 400Da。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壳聚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甲壳素是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动物中的生物多聚物,每年生成量近100亿吨,储量仅次于纤维素。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产物,在工业、农业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但由于水溶性差,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发现壳聚糖降解产物即甲壳低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因而筛选产几丁质酶、壳聚糖酶微生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体内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许多都具有抑菌活性,据此研制新型海洋生物源抑菌药物,是海洋生物产业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新型抑菌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壳聚糖是来自海洋中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外壳的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壳寡糖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具有比壳聚糖更好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在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壳寡糖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以壳寡糖和烟酸为原料、N, N-羰基二咪唑为催化剂合成了壳寡糖烟酸接枝衍生物,并与不同链长的溴代烷烃亲核反应得到其阳离子化衍生物。壳寡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进行分析表征,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2种海洋致病细菌和3种植物致病真菌的体外抑菌能力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与壳寡糖相比,合成的终产物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其中含有己基的烟酰化壳寡糖季铵盐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海洋致病细菌活性(MIC=0.125mg/mL、MBC=0.25mg/mL),并且该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在1.0 mg/mL时,对灰葡萄孢菌和围小丛壳的抑制率分别为65.7%和51.5%。...  相似文献   

5.
吸附交联法和包埋法固定壳聚糖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吸附交联和包埋法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CUY8产壳聚糖酶进行固定,并对游离壳聚糖酶和2种固定化酶的特性进行比较。游离壳聚糖酶的最佳pH值为5.0,最佳温度为55℃;采用吸附交联方法所获得的壳聚糖酶的最佳pH值为4.0,最佳温度65℃;采用包埋法获得的壳聚糖酶的最佳pH值为5.5,最佳温度为35℃。壳聚糖游离酶,吸附壳聚糖酶和交联壳聚糖酶的米氏常数依次分别为1.92 mg/mL,14.71 mg/mL和5.91 mg/mL;半衰期为18 d,45 d和37 d。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吸附交联法所得的壳聚糖酶的半衰期是最长的。  相似文献   

6.
以枪乌贼的骨骼组织羽状壳为原料 ,设计正交实验分析了碱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和粘度的影响 ;对枪乌贼羽状壳制备的壳聚糖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以羽状壳制备的壳聚糖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粘度 (3890 m Pa· s) ,颜色为浅黄褐色 ,可免除脱钙脱色环节。在碱液浓度为 4 5 % ,温度为 90℃ ,反应时间为 4 h的条件下 ,可得到较好品质的壳聚糖产品  相似文献   

7.
产壳聚糖酶菌株选育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假单胞菌Y8.0为出发菌株,分别通过亚硝基胍(NTG),Co^60,UV(紫外)诱变,采用透明圈法筛选,获得了产壳聚糖酶较好的突变菌株假单胞菌Y8,其所产酶活力达到3.0U/mL,酶活力提高近6倍,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3种诱变方法中,UV诱变效果最好。对假单胞菌Y8产壳聚糖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得到1个比较优化的培养条件为:pH值6.5,温度32℃,壳聚糖3g/L,酵母膏0.3%,培养时间3d。不同金属离子及不同诱导物对酶合成的影响表明:Fe^2 ,Mg^2 激活作用显著。而Zn^2 ,Mn^2 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对壳聚糖酶的产生都有较好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烟曲霉产壳聚糖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为出发菌,通过选择适合的培养条件,筛选出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烟曲霉是良好的产壳聚糖酶出发菌。烟曲霉液体发酵产壳聚糖酶最适培养基组成为:壳聚糖1%,KH2PO40.06%,尿素0.2%,(NH4)2SO40.1%,MgSO40.012%,20%土豆汁3%,NaCl 0.05%。在pH 5.0、温度28℃、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3 d,烟曲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最强,达25.1 U/mL。  相似文献   

9.
不结球白菜叶片壳聚糖酶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结球白菜叶片壳聚糖酶对壳聚糖的降解,研究了温度、pH、时间及金属离子等对此壳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5.5,酶促反应速度在6 h内达到最大值;Mn2 和Cu2 对壳聚糖酶促反应分别起到促进和抑制的作用。经薄板层析分析证实,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为低聚物。  相似文献   

10.
高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和发酵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专一性地降解甲壳质或壳聚糖的甲壳质酶或壳聚糖酶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 4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 ,经摇瓶复筛 ,菌株YJ0 2产酶能力最强。对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培养基组分为 (% ,w/v) :粉末壳聚糖 2 .0 ,葡萄糖 0 .1,NH4NO3 1.0 ,酵母提取物 0 .5 ,K2 HPO40 .0 7,KH2 PO40 .0 3 ,NaCl0 .5 ,MgSO4·7H2 O 0 .0 5 ,起始 pH 6.0。最适产酶培养条件是 :5 0 0mL三角烧瓶装瓶量为 15 0mL ,2 .0 % (v/v)接种量 ,3 0℃ ,15 0r/min培养 72h。在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下 ,72h时菌株YJ0 2发酵液中壳聚糖酶活力可达到 17.0 4U/mL。  相似文献   

11.
界面聚合制备方法通常用于制备纳滤膜或反渗透膜,单体一般为间苯二胺或哌嗪。但是这些水相单体具有较大的毒性、刺激性等不利因素,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危害。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COS)是壳聚糖经特殊的生物酶处理得到的较低分子量的海洋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绿色无毒,与壳聚糖相比其溶解性大大提高。壳寡糖与壳聚糖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分子中含有氨基、羟基,适合作为水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复合纳滤膜。本研究以壳寡糖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rimesoyl chloride, 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醚砜超滤膜(PES)上成功制备COS/PES复合纳滤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表面进行分析表征;通过错流过滤测试膜通量及染料分离性能。实验结果显示,COS/PES 2复合纳滤膜表面出现斑点状结构,具备较高的膜通量;根据Zisman的临界表面张力外推方法将液体的表面张力与cosθ作图,发现COS/PES复合纳滤膜具有较好的防生物黏着的性能;进一步采用牛血清蛋白质模拟生物质膜污染物,开展了比通量(J/Jw)下降的实验,结果表明COS/PES复合纳滤膜的比通量始终高于商业PES超滤膜,说明交联壳寡糖活性层具有一定的抗生物质膜污染的性能;染料分离实验结果显示,壳寡糖复合纳滤膜对甲基橙的截留率在0.45 ~ 0.53之间,樱草灵的截留率在0.66~0.77之间,染料分子量大于600 Da时,不同浓度(1%、2%、3%,wt)制备的壳寡糖复合膜的染料截留率均保持在90%以上,证明所制备的复合膜属于纳滤的范畴。本研究制备的COS/PES复合纳滤膜符合国内外对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洋新材料的需求,在环保、医药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酶法制备几丁寡糖和壳糖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用酶法制备几丁寡糖和壳寡糖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几丁质酶、壳聚糖酶、溶菌酶和 N-乙酰葡萄糖胺酶等专一性的水解酶及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水解酶对几丁质和壳聚糖都具有部分或完全非专一性水解作用。介绍了这些酶类的作用机理及相关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建立壳寡糖的薄层色谱 (TL C)分析条件。通过对各种展开剂的实验 ,确定壳寡糖的 TL C最佳的展开剂是乙酸乙酯 :乙醇 :水 :氨水 =5 :5 :4 :0 .3。壳寡糖溶液上行展距为 8cm,采用浸渍法显色。本文方法分离效果好 ,简便 ,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显微观察和MTT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低分子量氨基糖(包括壳寡糖(chitosan)、羧甲基壳寡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羧甲基甲壳寡糖(Carboxymethyl chitin oligosaccharide)、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在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4种氨基糖对角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且均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以壳寡糖和羧甲基甲壳寡糖效果最佳,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壳寡糖、羧甲基甲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能明显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提示低分子量氨基糖可适用于角膜细胞促生长的培养,为壳聚糖衍生物材料用于眼科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两种方法制备壳寡糖平均分子质量与氨基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氧化降解和酶降解两种方法制备壳寡糖.并对降解产物的氨基质量分数变化,平均分子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氧化降解法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的平均分子质量都低于2 ku,但降解产物的氨基质量分数均有部分损失;酶法降解产物的氨基含量基本没有损失,但酶法降解的时间较长,得到的产物平均分子质量较高.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时壳聚糖进行降解,经过24 h降解,平均分子质量从630 ku分别降至43 ku和25 ku左右,表明纤维素酶的水解能力强于木瓜蛋白酶.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酶基因在解脂耶氏酵母中的表达及重组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高效表达壳聚糖酶工程菌株,以Microbacteriumsp.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壳聚糖酶基因,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INA1317连接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Not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解脂耶氏酵母Y.liPolytica Po1h。所得结果为PCR扩增得到约1000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含有壳聚糖酶全长基因,开放阅读框801bp,编码266个氨基酸残基。转化子酶活力为10.4U/mL,是原菌株酶活力的3.15倍。重组蛋白经DEAE-Sepharose FF分离纯化,达到电泳纯,SDS-PAGE显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41kDa。重组酶反应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5.6,Km和Vmax分别是0.926mg/mL和6.15U/mL。质谱分析酶解产物主要为三糖和五糖。实现了壳聚糖酶在解脂耶氏酵母中的分泌表达,为壳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壳聚糖酶菌株P003,对其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其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NH4)2SO42.0%,粉末壳聚糖1.0%,葡萄糖0.1%,K2HPO40.07%,KH2PO40.03%,NaCl 0.5%,MgSO4·7H2O 0.05%,酵母提取物0.3%,调pH至5.0;2.0%接种量,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50 mL,32℃下150 r/min摇床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液的壳聚糖酶活力达108 u/mL.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出了分子质量为30.5 ku的壳聚糖酶.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壳寡糖及全乙酰壳寡糖的制备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原料、温度、时间对降解产物的影响.制备了八种寡糖(八乙酰壳二糖、十一乙酰壳三糖、十四乙酰壳四糖和十七乙酰壳五糖,以及N,N′-二乙酰壳二糖、N,N′,N″-三乙酰壳三糖、N,N′,N″,N′′′四乙酰壳四糖和N,N′,N″,N′′′,N′′′′-五乙酰壳五糖),并通过IR、NMR及MS等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OU01,并对OU01进行了16S rDNA序列、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的相似性最高;因此将其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同时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chitosan 10,(NH4)2SO420,MgSO4.7H2O 1.3,K2HPO4.3H2O 1.4,Glucose 1,Yeast extract 3,NaCl 5,起始pH=6.30。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该菌株产酶达到118 U/mL。Microbacteri-umsp.OU01菌株为壳聚糖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5×107和1.0×107/g枯草芽孢杆菌,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分别添加0(对照)、0.3%和0.6%的壳寡糖,配制出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 d的实验,探讨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壳寡糖的添加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下,饲料中添加0.3%和0.6%的壳寡糖显著提高了大黄鱼幼鱼血清溶菌酶的活性(P<0.05),而对大黄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每个壳寡糖水平,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对大黄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不显著。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壳寡糖对大黄鱼幼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总的来说,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壳寡糖(0.3%~0.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黄鱼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