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藻酸丙二酯(Propylene glycol-alginate)是褐藻酸的衍生物,由褐藻酸与环氧丙烷合成。1950年左右由美国克尔柯(Kelco)公司试制成功,1960年前后日本在这方面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并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它呈粉末状,无毒性,易溶于水,水溶液有一定的粘度,对酸、盐及各种金属离子等均较稳定,又因其本身有  相似文献   

2.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褐藻酸降解菌为病原体研究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小孢子体不同时期体内的活性氧——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O-·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和抗坏血酸 (ASA)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海带活性氧 (O-·2 )含量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初期表现为升高 ,随后表现为下降。并且 ,随着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浓度的升高 ,活性氧 (O-·2 )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推测活性氧 (O-·2 )是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有效防御手段之一。SOD,CAT,ASA在感染的初期起着积极的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作用 ;APX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前期没有发挥其抗感染的作用 ,而是在后期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此结果可为海带病害的机理及幼苗集约化培养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带中褐藻酸盐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进行蒸馏水沥洗和晾干处理,定量测定海带中褐藻酸及其结合的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褐藻酸是以多种褐藻酸盐的形式存在,海带中的褐藻酸盐主要是由褐藻酸镁、钾、钠、钙、锂、硼和锶等组成(占褐藻酸盐总量的96.96%)。本文提出了海带中各种褐藻酸盐的含量以及海带对海水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富集倍数。  相似文献   

4.
褐藻酸降解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病烂处分离出的2株别单胞菌属的褐藻酸降解菌(简称菌株A1,A2)进行了褐藻酸钠降解能力及胞外产物中褐藻酸酶特性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株褐藻酸降解菌中,菌株A2表现出较强的对褐藻酸钠的降解能力;同时菌株A2所分泌的褐藻酸酶在pH 6.0~8.0相对稳定,30℃以下酶不易失活。在较低离子浓度时,Mn2 ,Ba2 对反应有较强的促进作用,Ag 和Pb2 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和pH值对九孔鲍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pla)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最适pH不同。分别为褐藻酸酶8.8、琼脂酶4.2、纤维素酶4.5-5.0。MgSO4为褐藻酸酶的激活剂、BaCl2为琼脂酶的激活剂、MnCl2是纤维素酶的激活剂。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了2个品系的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并对其SOD活性的高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带荣成1号(简称NO.1)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远高于海带901(简称901);海带荣成1号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海带901,二者显著正相关。说明海带SOD活性的高低与其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褐藻酸降解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培养褐藻酸降解菌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菌株H-1使其产酶,研究了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该菌在25℃培养72h时产酶量最高。褐藻酸酶作用的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1%~2%。最适pH值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40℃,温度升高酶活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8.
九孔鲍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的提取纯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NH4)2SO4分段盐析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技术,从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内脏器官中提取纯化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结果表明,在(NH4)2SO4分段盐析纯化中,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分离饱和度为60%,而琼脂酶为70%,分段盐析的提纯倍数为(以粗酶提取液为参照)褐藻酸酶13.3 ,琼脂酶8.7和纤维素酶10.9。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层析分离过程中,褐藻酸酶,琼脂酶和纤维素酶的比活力高峰分别出现在洗脱液的64,48和80ml处,提纯倍数分别为褐藻酸酶80.9,琼脂酶68.0及纤维素酶15.2,上述提纯方法的研究结果将为这3种酶性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作为工具酶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工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褐藻酸中糖醛酸组分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褐藻胶于1883年首次由英国化学家Stanford从掌状海带(Laminaria digitata)加碱提取得到的。1929年,Nelson等证实褐藻胶的组成单位为D-甘露糖醛酸。从此,人们一直认为D-甘露糖醛酸是褐藻酸的唯一组分。1955年,Fischer等用纸层析法首次确定褐藻酸中除D-甘露糖醛酸外,尚含有L-古罗糖醛酸和少量葡萄糖醛酸。其后Whistler等以及Hirst等相继证实了褐藻胶中确实有L-古罗糖醛酸存在。  相似文献   

10.
在威海泊于、崮山及荣成 3家海带育苗场 ,采用回染实验方法对采集的海带藻体表面褐藻酸降解菌数量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采自荣成的病烂海带幼苗上 ,其总异养细菌数量 ( 1 2 2× 1 0 8cfu/g)比威海两家育苗场的正常海带幼苗上总异养细菌数量 (崮山 :1 1 5× 1 0 6cfu/g及泊于 :1 1 1× 1 0 6cfu/g)高 1 0 0多倍 ,其褐藻酸降解菌的数量 ( 4 88× 1 0 7cfu/g)比后两家 (崮山 :8 0× 1 0 4 cfu/g及泊于 :4 3× 1 0 5cfu/g)的高 1 0 0— 5 0 0倍。与正常海带幼苗相比 ,烂苗脱落后的总异养细菌数量较高 ( 2 42× 1 0 7∶1 1 1× 1 0 6) ,而褐藻酸降解菌的数量相对更高 ( 1 5 0× 1 0 7∶4 3× 1 0 5) ;其中 ,脱落烂苗上的褐藻酸降解菌数量约占其总异养细菌数量的61 98%。将分离、纯化的部分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孢子体组织块进行回染实验 ,能引起海带组织产生绿烂现象 ,证明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烂苗的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游离的方法,研究了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褐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在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褐藻酸酶对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游离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过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变化不再明显。表明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酸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2.
1881年Stanford首次自海带类海藻加碱提取出一种胶质,命名为“Algin”(褐藻胶),并对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后来经过许多化学家对这种胶质的化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才确定褐藻胶是一种主要由?-D甘露糖醛酸残基通过1,4位碳原子互相键合的多糖。"褐藻胶"这一名词在广义上包括水不溶性的褐藻酸、与多价金属离子构成的水不溶性褐藻酸盐类、以及与碱金属离子或铵基构成的水溶性褐藻酸盐类;狭义的说来,则指褐藻酸纳而言,因为市场上的商品主要是纳盐。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获褐藻酸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中褐藻胶裂解酶基因(αlgL)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能够分泌胞外多糖的细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结果为假单胞属细菌,命名为Pseudomonas sp.QDA;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P.putida亲缘关系最近。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可被褐藻胶裂解酶(AlgL)降解,并在紫外234nm处检测到特征性吸收,初步证明含有褐藻酸多糖。  相似文献   

14.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15.
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年来 ,科技工作者为解决海带 (Laminariajaponica)病烂[1]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从中不难看出 ,海带的病烂是由多方面引起的 ,致病的原因也非常复杂 ,其中微生物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等1981 ,1984年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藻体上的主要附生细菌 ,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参与海带的腐烂过程 ,导致烂苗或掉苗。本实验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正常海带进行人为感染 ,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 ,比较感染海带各组织内细胞结构的变化 ,以及感染菌存在的位置、菌量的多少等 ,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组织的…  相似文献   

16.
王斌  蒋疆  曾竞华  甘纯玑 《海洋科学》2003,27(10):35-37
多糖是一种生命的基础物质 ,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研究必将成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糖链结构分析技术之后新的研究热点。探讨多糖的研究方法、解决糖链的测序问题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褐藻胶是一种重要的海藻工业产品 ,是由古罗糖醛酸 (G)和甘露糖醛酸 (M)组成的一种典型的多糖类 ,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各个领域。研究发现 ,不同的褐藻酸酶可以作用于褐藻酸的不同位点 ,形成不同的糖片段或寡糖 ,经过分离、纯化 ,应用电泳、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可以确定糖链的结构、组成及取代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espejiana)菌株Al01,通过发酵培养制备褐藻酸酶.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最适底物浓度为1%~2%;在离子浓度为0.5mmol/dm3时,Mn2+对酶促反应稍有促进作用,Ca2+、Hg2+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用于裙带菜单细胞和原生质体解离时,以酶液组成为褐藻酸酶1%、纤维素酶1%,45×10-3的NaC1为渗透剂,酶解温度25℃,pH7.0,酶解3-4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纪明侯 《海洋科学》1981,5(3):63-63
藻胶(Phycocolloid)海藻中的绿藻、红藻和褐藻,都含有多种高分子多糖。其中褐藻和红藻所含多糖分散于水中呈高粘度或高凝胶强度,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藻胶通常就是指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海藻多糖。 褐藻胶(Algin)是从褐藻加碱提取出来的一种水溶性高粘度胶体。为各种褐藻所共同含有的一种细胞间多糖。褐藻胶包括水溶性褐藻酸钠、钾、铵盐以及水不溶性褐藻酸及其钙、铁盐等,但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19.
海带多酚的产生与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探讨了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变化 ,并分析了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抗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体内多酚含量急剧上升 ,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普遍性 ;多酚含量的急剧上升只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阶段 ;海带体内多酚含量的高低与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多酚类化合物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菌株A10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酶形成条件研究表明,其产酶的培养基最适褐藻酸钠含量为0.3 ̄0.6%,氮源为0.5%的蛋白胨,pH7.5,装量是在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2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